】 【打 印】 
中國植樹造林經驗啟迪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20-09-19 10:10:58


中国通过植树筑建起了“绿色长城”。图为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大山顶林场的护林员董京山在山林里管护树木。(赵东山 摄)新华网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14日刊載題為《中國40年植樹計劃,經驗可供世界參考》的文章,文章介紹了中國植樹造林的成就和經驗,相關內容編譯如下:

  每年春天,政府官員、教師、學生和企業員工都要開展集體植樹活動。國家媒體也表揚林業工作者,明星紛紛充當“植樹大使”。3月12日是全國植樹節。

  1978年,為保護華北、西北和東北三個受戈壁沙漠刮過來的沙塵暴影響的地區,國家開展了“三北”防護林工程,目標是在2050年之前,在中國北方種植3500萬公頃的新樹。在隨後的40多年中,植樹成了受到個人和公共部門喜愛的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活動。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近22%。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衛星圖像證實,中國是世界植樹造林領域的領跑者。

  蘇黎世大學和北京大學環境科學教授伯恩哈德•施密德說:“在退化區種植單一植物或許比什麼都不種要強。但如果混合種植會更好,物種越多,生態系統的功能就越強。”

  中國在為迅速發展的城市增加樹木和綠色空間計劃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功。自2004年以來,大約170座城市開展了“森林城市”運動,意在綠化城區,限制污染。如在距離北京130公里的雄安新區,“千年秀林”項目混合種植了100多種樹木。今年秋天還要增加3600公頃樹苗。中國計劃在這個十年末,每10座城市中有7座城區土地綠化率達到40%。

  最近的證據表明中國吸取了過去的教訓。京津沙塵暴源頭控制項目第二階段計劃要求85%的專用地面積用於“天然造林”——封鎖包圍退化區,讓植被自然恢復生長。

  中國認為植樹造林活動取得了成功,是一種“基於自然的解決辦法”。

  造林也是一項複雜而微妙的任務。它要視當地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必須要為今後將要看護森林的幾代人所在的社區提供經濟和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據中國綠化基金會介紹,根據“一帶一路”胡楊林生態修復計劃,到2030年將建成3條“一帶一路”胡楊林生態修復帶,分別是中國西北“絲路核心區”胡楊林生態修復帶、“中巴經濟走廊”胡楊林生態修復帶和“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胡楊林生態修復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