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鬆綁“地攤經濟”關鍵在“管放”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20-06-05 00:24:21


 

  “地攤經濟”的優勢,顯而易見——經營費用低,沒有轉手費,沒有裝修費,沒有租金壓力,沒有雇員工資壓力。不足之處也不容小覷,比如以往普遍存在的占道經營擾亂交通、垃圾遍地影響城市衛生、夜間噪音擾民、假冒偽劣商品難以追查、食品衛生無法保障、消費糾紛維權困難等。

  面對“地攤經濟”這道新考題,各地如何答卷,才能讓經營者有“真金白銀”的獲得感的同時,也讓城市居民保有幸福感和安全感?這不僅要依靠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更要依靠政策制定者在“抓”和“放”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平衡點。

  首先,應做到因城施策、因地制宜。今年3月,《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提出: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許在一定區域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和夜市、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區域販賣經營。

  這種先吃螃蟹的勇氣,讓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柔性、包容與寬懷。但是,各地在借鑒成都經驗的同時,也要充分結合自身城市特點以及居民習慣,充分考慮到南北方消費差異,不宜“一窩蜂”地複制粘貼,應探索出適合本地的路徑。

  其次,就盤活“地攤經濟”而言,各地的政府只有敢於給自己“添麻煩”,自我加碼,才能給很多受疫情衝擊的個體添利潤,為其減壓。

  為“地攤經濟”鬆綁,不等於讓城市回到臟亂差的老路上,而是要通過精細化、規範化城市治理,讓一“攤”煙火氣更為有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