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查道炯:新冠疫情下中美經濟關係的五個預判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00:15:59


 

  很多人擔心未來中美會“脫鈎”。我個人認為“脫鈎”的可能性確實存在,但是也要注意這個比喻所指的內容是什麼,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現象。更重要的,則是中國自己怎麼做。這一點,在後面將進一步談及。

  受疫情衝擊,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執行存在不確定性。協議第7.6條二款中明確提到:如因自然災害或其他雙方不可預料甚至不可控的情況,導致一方延誤,無法及時履行本協議的義務,雙方要進行磋商。把中、英文本對照起來看,文字都沒有說一方提出磋商另一方就必須接受動議。換而言之,一方提出重新商量以前達成的細節,另外一方可能拒絕。美方一再圍繞疫情對中國做出種種指責,是否會影響白宮對協議中的“自然災害”“不可控的情況”的定性,還待觀察。

  中國如何處理中美經貿協議乃至美方存在的“脫鈎”偏好,我想,以跟美國真誠(in good faith)履約為前提,中國在國際社會被廣泛孤立的情形就比較難以出現。即便美方進一步加碼,要跟中國脫鈎,中國堅持以下這三個原則,出現“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情形是有可能的:

  第一個原則是標準要互聯。在技術和服務的硬標準方面,不能認為中國有十幾億人的市場、是第二大經濟體就有了獨善其身的資本。恰恰相反,在產品的技術標準、海關程序、會計規則等與物流相關的環節,都要和盡可能多的國家之間實現互聯互通。一些抗疫產品在國外因為標準不同和質量問題所引起的抱怨,對維護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敲響了警鐘。

  第二個原則是要做到貨真價實,對國內、國際都要如此。這次出口的一些防護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雖然過程中所涉及的具體環節有其複雜性,但是核心是生產環節的質量保障和出口環節的質量監管。

  第三個原則是童叟無欺。在抗疫面臨物資緊缺的背景下,出現需求方提高報價、供應方便毀約的情形,這是一種短視性行為。在供應鏈上出現一種或多種人為的“不可靠”,被脫鈎就是自然的後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