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網評:我們有能力端穩自己的飯碗
http://www.CRNTT.com   2019-08-11 00:01:32


 
  “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一子落,帶來滿盤活。在東北冷涼、北方農牧交錯等“鐮刀彎”地區,一穗穗玉米在“咻咻”地消失,一棵棵大豆、一株株飼草在“噌噌”地生長。田野上的加減法,換來產業布局的一手好牌:去年全國調減非優勢區水稻800多萬畝、玉米400多萬畝,大豆、薯類、優質飼草等短缺品種補位,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調順體系,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

  在河南,“廚房”帶動“糧倉”,整縣創建高產高效基地,更多農民抬頭看市場,不再只顧埋頭種地。

  “做面包要強筋的,做饅頭要中筋的,做餅幹要弱筋的,分不清哪行?”永城市侯莊村種糧大戶侯建理快人快語。去年麥季連遭五災,一畝地減產200斤,算大賬卻發現錢沒少掙:“1020畝優質強筋麥,全走的專用訂單,每斤高兩毛。”糧食產能變成加工優勢。如今,中國人每吃4個饅頭,有1個來自河南;每2個速凍水餃,有1個來自河南,“國人廚房”稱號當之無愧。

  田間連車間。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300多萬家,輻射帶動全國近一半的農戶。經營體系創新破解了“誰來種地”難題,讓糧食生產不再單打獨鬥,融入現代產業體系。農業也不再限於耕田養殖,一二三產融合加快,一批批農產品創出新品牌,不斷釋放新動能。

  ——調好質量,統籌三大能力,優化供給體系。

  “過去1斤小米賣五六塊,如今賣到20塊錢!”山西陽曲縣北社村農民張立新感嘆,以前拼面積、比產量,現在拼綠色、比質量。得益於優質糧食工程,陽曲小米擦亮品牌,提升價值鏈,好糧賣上了好價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