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不能以“為學生好”為名傷害學生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00:16:10


 

  有些教師所謂的“為學生好”,其實並非真為學生好,而是充滿著對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嫌棄,他們考慮的是怎樣完成考核目標。有網友甚至直接指出,這名班主任教師這麼辱罵學生,目的恐怕是逼迫她轉班。而教師這麼做,是因為當前有的地方教育部門考核教師,就看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把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與獎懲掛鈎,在以升學率為導向的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中,成績差的學生就不受待見。之前媒體就頻繁報道學校、老師歧視差生的種種做法,有的班主任還拒絕成績差的學生報到。

  為此,既要強調師德規範,要求教師必須平等對待學生,又必須改革對學校辦學、教師教學的評價體系。前不久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要求,堅持面向全體,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地方政府不能給學校下達升學率指標,不能片面以升學率考核教師,同時要求,要建立學有困難學生幫扶制度,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幫扶。

  要落實這一要求,必須追究地方政府用升學率考核評價教師的責任,同時要建立引導教師關注每個學生成長的新的評價體系。比如,教育評價應關注學校是否開齊開足所有義務教育課程,課程質量如何,以及針對學習困難學生,有哪些具體的幫扶措施。

  家長所謂的“為學生好”,則是希望孩子按自己設定的模式成長,並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這一方面是因為家長不懂自己應該履行的家庭教育職責,另一方面則因為家長充滿教育焦慮,總希望孩子成“人上人”,於是不尊重孩子意願,規劃孩子的發展。在“為孩子好”的名義下,孩子的壓力、負擔越來越重。有的家長對不服管教的孩子就採取打罵方式,甚至出現過度體罰致死事件。

  真正的“為學生好”,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人格,教育的本質是完善每個受教育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出發點和目標,都應該是學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發展。其實,要給學生適合的教育,每個學生有不同的個性、能力、興趣,不能用一個模式教育學生、一個標準評價學生,好的教育是適合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即因材施教。好的教育,也是充滿愛的教育,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當然,愛的教育,不是說溺愛、縱容,而是從愛孩子出發,為孩子健康成長著想。

  (來源:光明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