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陸交換生談選舉:年輕人早已厭倦藍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11 11:25:44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在和台灣同學一起“吐槽”過今年選情的冷清過後,我才開始寫這篇文章。坦白說,剛開始面對這個題目的時候不免會覺得難以起筆。畢竟,只需回想2012年那場選戰最後關頭的驚心動魄,則僅憑直觀的知覺便能體察這個2016年當下的波瀾不驚。

  回首四年前

  四年前,我在台北交換的時候,恰好選了系上一位知名教授的“媒體、企業與政治”課程。在每次課程的開頭,教授都要求我們速覽當天台灣四大報的新聞版面,並現場展開討論。當然,重點並不在於新聞的具體內容,而是報社處理版面的手法,以及其背後蘊含的媒體與政治的互動邏輯。

  於是,學期與選舉平行推進,四大報頭版內含的選戰攻防呈現你來我往的態勢,和各方候選人的民調表現遙相呼應。彼時,藍綠之間的議題操作與辯論還在一個相對廣闊的維度下展開,經濟、社福、族群、教育、兩岸等都有涉及,雙方也使出渾身解數,在各種造勢場合登場亮相、各種特色鮮明的助選廣告、微電影層出不窮。

  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像我這樣沒有投票權的旁觀者來說雖非直接利益相關,卻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不帶色彩地去集中觀察民主政治的運作規律,同時累積思考兩岸關係的第一手素材。

  那一次,在最後關頭,王雪紅等業界大佬紛紛站台力挺“九二共識”,加上投票當天部分藍營選民“棄宋保馬”,終於把馬英九留在“總統府”,也把手持“台灣共識”的蔡英文擋在最後一裡路開外。

  有趣的是,馬英九的勝利並不如想象中那般令全體陸生普遍振奮。反倒是蔡英文憑借一段感性而有承擔的敗選感言,贏得了不少陸生的尊敬。我不知道,是勝選後國民黨的狂喜不符合中國人對“溫良恭儉讓”的期待。還是在我們的文化中,失敗的一方總是更容易博取同情。

  但這件事至少能讓我們學到:政治是不能直接二分的,刻板印象也有機會變得靈活,而超脫定見有時是會帶來轉機的。顯然,兩岸關係要再有更大突破,共、民兩黨雙方的良性互動殊為重要。

  當然,馬英九有驚無險的連任,ECFA的順利簽署,兩岸學生、學者等民間互動交流激增,無一不讓人憧憬兩岸最好的年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