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認“兩岸非國與國關係”也能維持現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04 09:43:08


 
  九二會談的精神固然是求同存異,共識也經歷過兩岸各自表述,但基礎是“兩岸非國與國關係”無疑。蔡英文說要秉持“九二會談精神”,不難想像言下之意是要基於“新民意”來“求新同,存新異”。但24年後的新民意又是什麼?此次台灣大選所表達的,很可能夾雜了對內政的不滿和對兩岸政策的無感,或非“反對九二共識”的新民意,更非背書“兩國論或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而是“維持現狀派”或可說是“不願冒險公投變更疆域派”。而大陸民意雖未經公投,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分裂是顯然可知的。

  兩岸現狀與未來,既然是兩岸的事,就不能僅考量單獨一岸的民意。未來若要和平地統一治權,要得到2300萬台灣人民或其民意代表的同意;未來若“中華民國全體國民”要行使放棄大陸疆域的權利,和平地達成主權分裂,亦需要得到大陸13億人或其民意代表同意或至少不反對;若非如此,則難免一戰,要麼台灣戰勝獲得獨立,要麼大陸戰勝獲得統一(老生常談)。馬英九的不統(不談判也不接受統一條件)、不獨(不發動公投變更疆域)、不武,不能不說就是兩岸現狀。

  我曾以玩笑方式向一個台灣朋友講:“若無九二共識,兩岸交往仍可維持現狀的話,則如孔子所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她不禁莞爾,或說我“會不會太誇張?”言下之意有些“引喻失當”了。可我們會想,若不承認“兩岸非國與國關係”而仍可維持現狀,那下次誰還會承認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