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農會落款署名人為王金平。(中評社 周敏煌攝) |
中評社高雄9月13日電(記者 周敏煌)高雄市農會創立於1920年,前身為“高雄州農會”,位於前高雄縣政府附近,轄下有26個地區農會,農會一直是白派的勢力範圍,現任總幹事蕭漢俊是白派核心要角之一,大樓落款署名更是王金平,關係不言可喻。
高雄州農會創立於西元1920年9月,1945年 台灣光復後更名為“高雄縣農業會,1946年 奉令改組為“高雄縣農會”,2002年 與轄下基層農會集資籌設農會共同經營的事業單位“高雄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因縣市合併,更名為“高雄市農會”。
蕭漢俊表示,歷史見證,沒有農業就沒有今日富裕的台灣。然而隨著電腦、生物科技的進步以及社會型態之變遷,不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然不隨俗的單純農村生活已不復見,且農業也被壓捏成全球經濟架構之一環,任何相關農業之計劃、生產、運銷、管理均脫離不了經濟考量面。所以農會也不得不採“企業”的經營方式,才能再度領導農民開闢壯寬的農業大道,使台灣農業持續蓬勃發展。
為配合政府的農業政策,使農業成為高科技、高效率與品質的現代化產業,同時期盼市農會及轄下基層農會能藉資訊科技的引進,提高工作素質及效率、擴大農會服務網及精緻服務品質,率先實施行政業務電腦化。行政業務電腦化完成後,員工工作效率提高,增加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精進服務品質。ISO品質制度的引進就是在這種思考空間中蘊釀匯集而成。
他又說,市農會各項業務均與服務息息相通,借重ISO驗證準備的過程,讓員工自我訓練,將本身所負的職責及業務先行文件化,做到“說、作、寫”一致的境界,並整體持續運作PDCA循環,將農會現有體系與ISO全面品質管制體系相互參照,擇優融合,以改善管理體質進而達到服務現代化的目的。展望未來,市農會將以完成行政業務電腦化的經驗,輔導基層農會跟進,同時成立網站,提供全國農民、農會及社會大眾相關農業的資訊,以完成農會創世紀的“管理及資訊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