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地方官員為跑批文長駐北京部委端茶掃地打開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9 10:01:20  


  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做企業的都知道,跑政府批文最難。業內調侃稱,這個活兒需要銅頭、鐵嘴、飛毛腿。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某部委官員在內部培訓上透露,地方政府有政績壓力,重點項目一把手直接掛帥,跑政府批文的地方官長期駐扎在北京。為了加快項目批覆,常在部委辦公室端茶、掃地、打開水。

  受審批所累的不只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在其中。納入2004年《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的項目均需上報國務院或地方投資主管部門。但凡超過一定規模的投資項目,必須經國家發改委這道關,能源項目尤甚。

  目前,以跑“路條”為標誌的項目核准制,需要各種支持性文件、協議和大量前期工作。一位民營煤炭企業主說,“能源項目報批難度頗大,需要團隊強力運作,否則難以成功。”

  能源項目核准制體現謹慎決策、優化項目布局的初衷。但較為苛刻的審批流程,使得企業負擔沉重,更影響投資的積極性。

  熟悉審批流程的人士不斷向筆者吐槽核准制度之惡。其一,審批前置程序多而重複,原地重建項目需再次提交土地等各項預審。如工業園內電廠項目、原地重建電廠項目實際不需選址意見、壓覆礦和地質災害評估、無需文物、土地預審等。原因是土地以出讓方式取得,或者原項目已取得過上述審批,不需重複。

  “但必須重新做報告,上報文件,而具備評報告編制資質的機構,多與審批機構有一定利益關聯。”上述人士說。

  項目審批屬於行政許可的範疇,但是審批時限未執行行政許可法等規定。報到發改委的項目一兩年未獲正式反饋,這期間新規定出台、部門支持性文件過期,又需要重新上報。這個責任由誰來承擔。有的能源項目“路條”申請甚至需要八九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即便項目獲得核准,由於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差,環保、電網接入等問題也常常影響項目的運營。類似情況任何一個發電企業,都有相同的經歷。

  按照常規流程,重要電力建設基本程序是項目前期選點地勘等前期準備工作、預可研、可研、相關技術部門審核、電力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發改委審核、國務院審批。

  以水電為例,除流域規劃之外的工作,前期預可研工作少則5年,多則數十年,建設期的時間取決於行政部門審批時間。一般100萬千瓦水電站建設期不會少於5年。

  一般大中型以上水電項目可行性研究過程要完成40-50個專題報告,約30個報告需要有關部門審查。在國家層面審批部門涉及水利部、長江委、國土資源部、環保部、電網公司、鐵路部門。

  如此長期且繁複的審批流程,影響水電等項目的開發,於能源結構調整亦不利。

  借國務院機構改革之機,能源項目取消和下放20餘項審批項目,涉及非主要河流水電站投資、風電站投資、分布式燃氣發電投資、燃煤背壓熱電投資審批等。目前,國家能源局也在清查放權的實際效果,防止變相審批、替代性審批出現。

  當然,能源項目審批不是一放了之,發改委、能源局也不是撒手了之,長期被詬病的能源審批流程需要簡化,低效率的工作做派需要改變,長期忽視的事後監管應該得到進一步重視,切勿只顧頭不顧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