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習近平新政 從人民出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1 09:15:34  


11月15日上午約11時55分,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會堂亮相。
  中評社香港11月21日電/美國《僑報》11月20日載文《習近平新政 從人民出發》,摘要如下:

  隨著中共十八大落幕,舉世矚目的中共權力交接順利完成,新一屆領導層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被持續處在信息饑渴中的海內外輿論無限放大,成為外界解讀這個新興大國領導風格、治理風格的觀察樣本。 

  有一個變化是,從15日中共新領導層7常委的甫一亮相,到17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一次集體學習,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兩次講話,都釋放出同一種讓民眾感到溫暖的信號:中國最高政壇上吹起“一股親民的清風”,“人民”二字格外地被賦予至高的地位,一如91年前中共誕生之初對“人民群眾”的倚重一樣。 

  “人民”、“群眾”均為東方世界的特色用語,其意思等同於西方世界的“民眾”。“民眾”是個被西方政治家用濫了的詞匯,但在習慣強調國家整體利益、國家整體目標高於一切的國度,“人民”在現實語境中卻不免有被弱化、消隱、忽略的情形。

  此番“人民”的彰顯,自然引人注目。 據大陸媒體統計,15日習近平的“就職演說”,短短18分鐘裡,有19次提到“人民”,尤為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而在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經初步統計,習近平累計提到“人民”、“群眾”近60次,重申中共“緊緊依靠人民”才有了今天,並要求“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簡單的語詞統計似乎難以嚴謹地證明結論,但若同時考察以習近平為代表的新領導層的從政路線圖、統觀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以來的一系列公開講話,並結合中共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成長壯大史,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何“人民”對中共執政如此重要,為何政治話語裡重新強化“人民”的價值。 

  新領導層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都曾在基層崗位歷練,與人民群眾有過“親密接觸”,對人民懷有特殊的感情,深諳民間之疾苦。以習近平來說,上世紀60年代末,年僅15歲就到延安農村插隊,一待就是7年;80年代初,29歲的習近平離開中央的崗位,到河北縣城“下基層”3年;那些經年難忘的基層親身經歷,成為其執政為民的感情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