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從陳光標看中國慈善事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7 15:05:17  


  作者:韋超婷 山東威海 學生

  陳光標,1968年7月出生於江蘇泗洪縣。那時的父母靠種地為生,卻生養了五個孩子。而在他兩歲的時候,一個哥哥、一個姐姐,曾因為家庭的極度貧困,先後餓死。
  陳光標少年的時候,便不斷地開始尋找致富的途徑,他賣過冰棍,販賣過糧食,不斷地在從商的磨練中,積累經驗。今天的他,自主創業成為了江蘇黃浦再生能源利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同時,獲得中國首善稱號的陳光標,也曾經站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上,帶著他的工程車,親自領隊進行抗震救災活動。在玉樹地震中,他累積捐款一億多。在舟曲泥石流發生後,也不乏他的再次捐助。如今,他已經累記捐款13、4億。
  蓋茨巴菲特來華勸捐,陳光標首先響應:“將不是捐出一半財富,而是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裸捐一詞開始出現,並鬧得沸沸揚揚。而在他屢屢慈善的同時,他也曾說:“我要像雷鋒那樣被人記住。” 
  在陳光標的慈善裡,有著愛國的信念。這與慈善家標榜的愛國心是一致的。他從幼年的苦難裡,便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在他累積了財富以後,他對財富的態度也相對豁達,由此使他不斷地對各種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進行捐贈。然而,在他的各種慈善事業裡,也仍然包含了各種實用主義的成分。在《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首善”陳光標:我要像雷鋒那樣被人記住>》的採訪當中,他便坦言:如果他把精力都投放到做企業上,他可能一個億都賺不了,而慈善帶給他的效應,是巨大的。
  在陳光標的搜狐微博上,發布著一些與省委書記、省長的合影,上傳了一些曾經和最近獲得的榮譽證書。而在他的新浪博客上,也屢屢轉載了記者對他進行的報道和他與總理握手言談之類的記載。他在得到社會認可的同時,也在乎著各種各樣的榮譽,尤其是社會名流給他的認可。在2008年中央電視台《共同關注》欄目對他進行採訪後,他在博客上寫著“今天中午12:30及晚間11:30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將播出本人抗震救災專題!請注意收看!” 
  他在做慈善的同時,也在享受著社會、媒體鎂光燈下所給予的足夠關注。而他懷著一份愛國、愛民的公益善心,也在慈善裡,得到了進一步深化。他的慈善,在中國慈善事業剛剛起步的今天,是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個代表,同時也代表了改革開放後中國新一代企業家的慈善心理。
  近些年來,中國的慈善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眾多影視明星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慈善的路徑也趨於透明。再者近年來中國自然災害頗多,也成為了對企業慈善家和社會公眾人物的考驗。汶川大地震中的捐錢排行榜,就成就了王老吉,也使王石等企業家和明星受到了抨擊。隨著中國貧富差距的加大,企業家們要開始承受“原罪”的重負,民間對此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在中國這個十三億人口的人均資源有限的國度裡,回饋社會的概念或許顯得尤為突出。因此,中國企業家對於慈善的責任是重大的。
而如今,已經成熟的中國企業家們,也大部分都是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風帆而揚起。他們的童年時代大部分都經歷了貧窮艱苦的生活,對災難有著較為強烈的感受。由此對財富大部分都生出了守財和慈善的兩個概念。他們同時也經歷了計劃經濟像市場經濟的轉變,經歷了思想的重新解放和先進思想的吸收。然後,某些封建的烙印也仍然在心中若隱若現。中國的慈善事業畢竟還不成熟,對於相關的法律、慈善的途徑,和相關的慈善的宣傳等,都沒有上升到相關的高度。與外國的慈善事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慈善機構、慈善基金、個人善款等,中國的慈善企業家和明星們,都在尋找著最適合中國和自己企業的最佳途徑。陳光標的慈善事業,就很好的在兩者間找到了權衡。在兼顧了慈善的同時,也使企業得到了更加好的發展和壯大。
因此,在蓋茨和巴菲特來華勸捐而富豪們猶豫不決的今天,我們或許要對此有更多一點的體諒。對於慈善,不是全捐了裸捐了就是好事。畢竟中國的企業才剛剛起步,中國的財富積累也才幾十年,與西方的幾百年歷史相去甚遠。各類社會環境、市場環境、慈善環境都還很不成熟。民眾一味地要求多捐,一味地拿捐錢排行榜來量慈善的力度。對於中國企業自有的環境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而中國的社會,在一味地喊著慈善發展口號的同時,也該考慮一下如何進一步提升企業家們的素質,提高他們的社會公益意識。若在慈善的過程中,仍然懷有太多的實用主義或利己主義,那麼,慈善也就變味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