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關係不應為台灣火爆的選舉付成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0 14:24:12  


  作者:東方之諾 北京 高級工程師

  近期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先生又做出了關於兩岸政策上的宣示,這個宣示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階段性思考。8月31日馬英九接受中國時報專訪強調, 

  1.大幅開放兩岸政策,是為了跟上過去落後的進度“現在可以維持這個速度穩健往下走,不必再快了!” 

  2.致力改善兩岸關係的目的,主要有二:和平和繁榮。  

  3.兩岸雙方都有意願改善關係,“這也不是我現在才突發奇想,早從蔣經國開放探親到現在,這是一步步的演進。”  

  4.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重大意義,馬英九說,主要是讓兩岸經貿制度化,但目前只做到一小部份而已,兩岸之間有這麼大的貿易量,卻沒有爭端解決的機制,這在其他地區來看是不可思議的。 

  5.兩岸的政治談判時機還未成熟。馬英九進一步說明,“不是我不願和大陸談和平協定,而是還有更重要的民生議題要協商。”  

  6.只要運用智慧,就可以化解爭議,“兩岸產生有創意的作法解決歧見,就可以累積互信。”   

  7.馬英九強調,“我不覺得要那麼急!”,兩岸政策不必再快了,維持這個速度就可以;之所以大幅開放是為了跟上過去落後的情況,現在已經慢慢追上來了,穩健的走是比較好的作法。

  8.開放兩岸政策後,帶來很多原本沒有想到的“和平紅利”;旨在爭取一個足夠長的歷史階段(時間),讓兩岸能夠深度互動交流,並在這個和平基礎上,以共有的中華文化尋找解決途徑,且絕對基於“中華民國”的“憲法”架構上,這是目前“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最好的辦法。  

  9.兩岸兩年來愈來愈和平的關係,很多國家都很肯定, “兩岸領導人沒見過面,沒有簽任何協議,卻可以達成和平。”   
  10.台海所受的威脅遠比朝鮮半島來得少,美日歐洲甚至澳洲都很肯定這樣的發展,“這些外交上所得的和平紅利,當初我們自己都沒有想到!”。  

  11.馬英九認為,“這兩年來的發展很清楚,大陸會質疑你為何不談統一?但根本現在統一的條件不成熟,台灣無法談這個東西。”   

  12.兩岸要繼續發展關係,一定要朝和平方向發展。

  以上馬英九的觀點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第一、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速度是合適的。

  第二、發展兩岸關係的目的主要是:和平和繁榮。

  第三、改善兩岸關係是兩岸一直以來的意願。

  第四、ECFA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一小部份。

  第五、兩岸的政治談判時機還未成熟。

  第六、發展兩岸關係需要創意性的智慧。

  第七、發展兩岸關係關鍵是穩健的步伐。

  第八、發展兩岸關係從中華文化尋找解決途徑。

  第九、發展兩岸關係重要的是心靈上的默契。

  第十、兩岸統一的條件不成熟。

  可以明確地指出是,當前的兩岸關係發展務必求穩求真求實。但我們可以清晰了解到馬英九執政當局的言行時而處於正常的軌道,時而偏離正常的軌道,這又是為什麼呢?9月2日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基本上台灣有一個選舉的考量,尤其2012年以前,政治議題是很容易出現敏感的話題,一旦兩岸掀起敏感的話題,不好收拾的話,那對於國民黨的選情是不利的。

  但這種飄忽不定給台灣人民帶來的是一種挫敗感,一種無力回天的感受。中國國土上的台灣人民既需要和平的生存環境,又需要政治上的確定方向。馬英九的孱弱恰恰讓自己失去了秤砣的平衡。

  南方朔近期撰文毫不客氣地指出,現在台灣的最大問題,就是政治領袖“假冒”的問題十分嚴重,而馬英九就是變色龍,馬在選黨主席時,罵王金平是台獨,因為黨內選舉要靠深藍黨員的支持,馬就表現得非常反台獨;選上黨主席後,“總統”大選不能僅靠深藍選民,因此馬又主張台獨是一個選項,因此他認為,選民是哪一種人,馬就變成哪一種人。馬英九的主張隨著選民而變化,自己永遠沒有能力,或不敢領導選民,這就是台灣今天的危機。國民黨現在沒有核心思想,台灣的論述邏輯被民進黨和獨派人士主導,馬永遠在跟隨別人創造的議題,謝長廷曾經指馬英九永遠後知後覺,永遠在後面跟,他認為謝長廷此言是至理名言。方向感是一個社會和國家永遠向前行的依靠,台灣現在的危機,就是不統、不獨,讓老百姓和全世界搞不清楚台灣在玩什麼遊戲?馬政府的民調至今為何如此低落,不滿意度超過57%,他認為老百姓是用心在感覺,這個政府沒有方向感,東飄西蕩,不知道何去何從,永遠跟著別人呼口號。所謂“中華民國去中國化”,也不是馬政府的核心思想,馬政府沒有能力引導新的時勢,只好跟著走別人創造出來的時勢,所以台灣“中華民國”滅亡,是滅亡在國民黨政府自己的手上。

  馬英九的飄忽不定,主要體現就是和美國這個外人推心置腹,給台灣人唱贊歌,給大陸人表演魔術,缺少足夠的真誠。面對選舉,就站不穩。然而兩岸發展至今,兩岸人民已經覺醒,這是事實。台“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八月初在美國呼籲大陸廢除“武力犯台的法律”,引發外界議論,甚至被某媒體解讀為台方有意“試探”對岸底線。以至於馬英九在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特別澄清,他並未授意賴幸媛做此發言,賴的發言也“沒有改變任何政策”。  

  當前兩岸的交流是熱絡的,兩岸人民的心正逐漸走到一起,這是歷史的演進,在這個歷史演進的過程上,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言行,但兩岸大的融合的趨勢只會加強,不會再回到原點。

  事實上,台灣人民也逐漸認識清楚。9月1日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忠山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目前統一的工作並沒有在做,現在只是交流而已,以交流代替統一,只能說兩岸政策是交流,其他都是模糊,所以現在國家的走向是模糊的,但“國家統一綱領”是兩岸最高指導的政策方向,重開“國統會”,等於實質上把話講清楚,人民的價值,也比較能找出一個定位。9月1日台灣旺報今天發表張亞中、謝大寧、黃光國等人文章,談統獨問題,指出,《聯合報》認為以“不獨”為前提,就可以發展出“不談統一也可以維持和平”的推論,是極不現實,且可以說是危險的。“九二共識”之所以能在各說各話的狀況下發揮效果,靠的絕對不只是“不獨”而已,而是某種“國家終將統一”的宣示或想像,“維持現狀”就是“永久分裂”的同義詞。當失去了“統的想像與目標”,中共還有沒有可能維持現行的政策? 我們更要提醒馬政府,“敵對關係”的確無法維持兩岸和平,但是如果只是嘗試將“敵對關係”轉換成雖然不再敵對,但是本質上是相互分離的“異己關係”時,“異己關係”也同樣無法帶給兩岸長久的和平。  

  兩岸關係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正如大陸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大陸提出兩岸和平發展,這正說明兩岸關係處於統一進程的初級階段。而在這個初級階段,兩岸需要做的是什麼呢? 

  第一、堅守“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互信。這一點台灣方面必須有清醒和足夠的認識。

  第二、兩岸穩健有力的發展步伐是最主要的。穩定有力這是對兩岸和平發展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樹立兩岸統一的大目標大方向,這一點台灣方面要積極有作為。

  第四、兩岸關係不但要發展而且要加快發展。一個ECFA的實施就需要涉及太多的事情,所以務必加快兩岸的交流溝通協商進程。

  當前的兩岸關係,大陸有深刻的認識,並給予了明確地意見。9月1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出席第十六屆魯台經貿洽談會時表示,未來一個時期,我們將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思路推進兩岸關係。在此過程中,我們將不斷排除形形色色的干擾,化解這樣那樣的疑慮,始終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當前兩岸關係的重點仍是進一步深化經濟合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