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林 廣東省深圳市 資深新聞評論員
5月12日,紀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動在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強調,要繼續扎扎實實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要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并重,治標治本兼顧,政府社會協同,全面提高對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和抵禦能力。(5月12日新華社)
5月12日,是我國第一個防災減災日。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指示,合民意、順民心,勢必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
衆所周知,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轉折時期,又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種類多、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記者以為,當前,我們在防災減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其中全民減災意識相對薄弱是一大頑症。因此,從小普及減災知識,普及災難教育,進一步提高全民減災意識,應是當務之急。
災難教育不僅是一門從娃娃抓起的課堂必修課,還是一門人生的必修課,而且也是一門凝聚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課程。災難教育不僅是一門與“逃生”有關的學問,更是一門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學問。在日本、美國等一些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把災難警示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除了對成人進行防災教育,還從娃娃抓起,把逃生技能列為幼兒必修課。許多國家都規定,中小學生每年要參加一到兩次防災避難演習,會定期舉辦活動紀念大的災難。
災難與挫折是最好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災難教育的程度體現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而國家文明程度和國民防災減災素質的提高,首先需要從普及災難教育開始。
災難教育是一項專業的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涵蓋了防災、減災、預防事故的發生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這就需要把災難教育制度化,積極主動地利用天災警示孩子;進行系統、規範的科學教育與訓練,包括意識、知識、技能的訓練;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通力配合;開設防災課程;加強學生的災難教育、生存教育和挫折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的內涵,懂得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進而珍惜生命,從災難中認識自然規律,學會順應自然,努力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斷提高防災能力,趨利避害,并把災害中迸發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為學生長久的精神價值坐標。
欣喜的是,“現實版”的災難教育讓孩子“長大”了。連日來,不少家長都發現,在紀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動後,許多子女比以前懂事了,變得關愛他人、敬畏生命,開始領會學會感恩、銘記住施與和付出這些傳統美德的真正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