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在非洲 和台灣同學唱《戰士打靶把營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9 12:54:08  


  作者:李先達 北京 學生

  去年在非洲做志願者的時候,我曾經和很多有趣的台灣同學一起工作生活。其中有一件小事使我回味了很久很久。 

  那時,在內羅畢和幾個台灣同學一起去吃中餐。進入那家中餐館後,我們竟然發現了台卡拉ok機。這個典型的華人文化標記使我們都很興奮,於是大家饒有興致地集體KTV起來,港台、大陸,流行、民謠,各種各樣的歌曲交替響起,我意外地發現一些台灣同學竟然很熟悉中國大陸的搖滾樂。唱到高潮的時候,不知誰開玩笑,點唱了一首《戰士打靶把營歸》,這首幾乎所有中國孩子在軍訓時都唱過的軍歌把所有人都逗樂了,唱罷,我們說笑著要求台灣同學也唱首台灣的軍歌。面對這個要求,一位台大中文系的學長略微停頓了一下,忽然反應道“我們的軍歌,不就是打你們的歌嗎?” 

  這個故事我曾當笑話將給很多人聽。的確,在台灣的軍隊中流傳的歌曲肯定是針對中國大陸的,在那個場合唱出來一定非常有趣。可是事後回味這件事時,我竟不自覺地一陣膽寒。大家都是在學校讀書的學生,都是20歲的年輕人,一樣的語言,一樣的文化,但是,我們彼此相識的場景卻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一種狀況啊! 

  試想一下,同樣是黃皮膚黑眼睛,在一個悠閑的暑假,在一片遙遠的土地上,我們可以成為朋友,可以在陽光下唱歌,一起做一些對這個世界有意義的事情。但是,與此同時一個危險的隱喻也悄悄隱藏在我們背後——我們既是兄弟也曾經是敵人,我們的祖輩曾經在殘酷戰場上搏鬥,流血、受傷、死亡......而且,至今我們也無法確定這樣的命運一定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多麼令人痛苦的隱喻! 

  在中國的大陸的語境中,無論是官方聲明,還是民間的各種愛國言論,都毫不猶豫地把國家主權擺在了第一位。“台獨”即意味著戰爭,國家主權不可侵犯已經成為了民間和官方的共識。這麼多年來,國際關係風雲變換,大國間的博弈錯綜繁複,台灣沒有宣布“獨立”,兩岸也沒有發生戰爭。但是細算下來,海峽兩岸間心靈的距離究竟是變大還是縮小了?台灣現在的所謂“不獨”是發自內心的“不願獨”,還是武力威脅下的“不敢獨”?如今,兩岸間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已經蒼老,漸漸遠去,中華民族的新一代年輕人在各自的環境中成長著,他們會怎樣面對自己民族的未來? 

  其實對於兩岸關係發展來說,無論陳水扁還是馬英九,當權人物執政理念的激進或友善只能影響短時期內兩岸關係的冷熱罷了,而且收縮伸展的餘地很大。真正值得我們關心的應該是這個中華民族正在成長著的新一代年輕人,以及他們內心對歷史發展的看法。 

  這些年,伴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新一代大陸年輕人生長在中國崛起的廣闊背景下,他們對祖國有感情也有信心,真誠地期待著祖國統一。但由於很多客觀原因,他們卻很少有機會直接了解台灣,歷史教科書裡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中華光輝的古代史與近代屈辱的西方侵略,而對於西方先進文明理念和普世價值的介紹則明顯缺失。這必然會造成一定的排外心理。 

  將任何一個文明的歷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都是能找到很多污垢,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健康心態應該是盡力學習、研究別人的優點,而把尋找缺點的顯微鏡對准自己的國內,尤其是那些暫時被30年快速增長所掩蓋的缺點! 

  一方面是閱讀歷史了解世界的角度不夠開闊造成的仇外,另一方面是改革開放30年的經濟發展所成就的盲目信心。年輕人這種建立在誤解與盲目基礎上的愛國主義是危險的,也必然會造成很多衝動的觀念。 

  而在海峽對岸,生於政治運動高潮迭起的七八十年代,擁有更強本土意識的年輕一代也逐漸成為台灣社會的中流。在他們印象中,中國大陸所扮演的角色一直不是友好的,對岸只是歷史書中空洞的古國,和黨派鬥爭中被妖魔化的共產黨政權。他們雖然熱愛自己生活成長的地方,但對台灣以外世界的認識卻全憑社會環境的引導。 

  那麼,主要受西方影響,一切以競選為根本的政治人物會鼓勵他們客觀地認識的中國大陸嗎?面對一些敏感的問題,諸如:“為什麼在各種國際組織中台灣人都沒有說話的位置?”“為什麼台灣要受到對岸中國大陸的各種打壓、威脅?”在盲目浮躁的民主氛圍中,年輕人有機會站在歷史的角度做出理性的解讀嗎?那些在台灣激烈的黨派鬥爭、誇張的政治宣傳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台灣青年,他們有機會有耐心觀察一個全面、真實的中國大陸嗎?

  使台灣成為“正常國家”幾乎一直是所有政治人物競選時的口號。儘管藍綠陣營對於“正常國家”的定義不盡相同。但是所有的台灣人渴望擁有一個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國籍確是無容置疑的。在台灣人的自我認同真空的情況下,一些相對簡單、偏激的概念是很容易乘虛而入的。 

  總之,雖然近一段時間台海局勢的積極因素增加,但是海峽兩岸現實的社會環境卻始終在有意無意的培養下一代的對立情緒。 

  至今,在標榜民主的台灣,中國大陸的優秀電影《集結號》、《雲水謠》都無法上映,台灣本土電影《海角七號》雖然在兩岸回暖的背景下登陸大陸市場,但過程也是一波三折,耐人尋味。中國大陸表示台灣問題的解決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但向大陸民眾介紹最真實的台灣的途徑卻始終不夠暢通,反而是“ 獨立即戰爭”的政策底線越發清晰。而在台灣,當局所有鼓勵兩岸交流的政策幾乎都建立在經濟利益上,台灣媒體對中國大陸社會負面問題的片面放大已經成為習慣,至於民進黨執政時期文革似的“去中國化”運動則更令人心寒。 

  這一切都必然會對兩岸青年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難道我們不能為兩岸找到更多更理性的交流的方式嗎? 

  康德說,由於事物雙方所都具有的必然的片面性所造成的悲劇是最令人心痛的。 

  每個孩子在出生時都是無辜的,他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決定自己的性別、膚色、宗教信仰、國籍、家鄉。無論他是出生在宮殿還是馬厩,無論他是生活在民主國家還是專制政權,這都不是他的選擇。他們的立場往往完全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從某種角度說,我們的教育可以使他們變成純潔的天使,也可以誘導他們成為仇恨的惡魔。 

  我不想在此討論海峽兩岸政治體制的優略。事實上,儘管中國大陸的社會問題更多,但是中國大陸的問題也遠比台灣複雜,因而這樣的比較本身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大陸對主權領土的堅持必然有其道理,那是中國知識分子幾千年修齊治平的“家國”理念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必然。而對台灣來說,對於民主社會的實踐中雖然產生了很多弊端,但也確實為2300萬人民帶來了繁榮與穩定。 

  如果你承認所有政治理念的建立都是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那麼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為國家並不一定失去的主權而鼓勵年輕人的付出生命是應該的嗎?為小集體內模糊的民主自由而煽動年輕人的犧牲生命是值得的嗎? 

  在我看來,同一個民族的年輕人為了所謂的高尚概念而彼此仇視,乃至兵戎相見,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悲劇之一。無論是國家的所謂神聖主權,還是民主自由的理念,他們都是為人類的尊嚴和幸福而存在的,當有一天,對概念的追尋已經要威脅到人類客觀思考的能力,乃至生命本身時,我們都必須要停下來,檢查一下我們到底在做什麼,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因為人類沒有了靈魂與生命,國家沒有了公民,一切對尊嚴、幸福的追求都將成為空談。 

  我是出生在北京的中國人,我堅定地認為台灣與大陸是密不可分的,但這不是因為我對國家利益或民族歷史的維護,而是源於我和台灣同學一起唱歌時的從容感覺。我知道,在非洲大陸,每當我們回望故鄉的時候,都是同一個方向。我還知道,我們在一起可以完成很多別的不同國家間人們不能完成的工作,那是一種很自然即可達成的默契。 

  我希望更多的兩岸青年能夠體會到這種感覺。我更希望兩岸的社會精英們,無論你的政治立場怎樣,請盡一切努力為自己的年輕人提供這樣的機會,鼓勵他們自由交流、相互學習、了解最真實的對方,而不是簡單地煽動、強化他們的某些意識,因為只有相互了解的他們才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未來。 

  同樣的語言、文化,同樣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與夢想,我們是該感恩還是祈禱? 

  同一個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年輕人,他們會在什麼場合相遇?唱一首軍歌時,他們手中握著的是KTV的話筒,還是……冰冷的武器?我們可不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讓後一種可能完全、徹底、永遠地消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