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銘 河南 研究員
在我看來,胡六點明確了政策的底線和兩岸工作的基礎,高瞻遠矚地規劃了通過穩步推進兩岸和平發展進而走向和平統一的坦途。
政策底線和兩岸工作基礎: 主要是針對統一前可能採取的政策。 這就是在兩岸互動上堅持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包括兩岸一國,一個主權,在國際上只能有一個代表團代表中國主權。 而決不能允許有第二個不搭界的代表團在國際上來分享國家主權。
和平發展: 只要台灣當局不挑戰兩岸一國,就要努力推動兩岸交流,消除敵意和和平發展, 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累積民意基礎。當然,和平協議簽署前的兩岸關係發展可能不會一帆風順。
積極協商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主要是共同進入統一前的可長可短的過渡期並確保此一過渡期內的和平與發展。我認為隨著大陸的強大與崛起,越早簽署這樣的協議對台灣越有利。
進一步明確統一後台灣當局在國內國際的權益,讓他們做到心中有數: 雖然大陸的越來越強大會壓縮這樣的權益預期,不過我認為大陸到時候會踐行以下的承諾: 1。大陸不會在台灣當局的自治地域內駐軍,也不會與台灣軍隊發生摩擦,但會與之一道確保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2。大陸不會干預台灣當局不涉及主權的國際活動,但會與之共組代表團在國際上共享主權。
和平統一涉及的變化其實會非常少:1。通過改組形成兩岸都認可的中央政府,國名可能也會隨之改為兩岸都認可的名字;2。台灣當局會獲得一個兩岸都認可的名字;3。共組代表團在國際上共享主權。除此而外與現在無異。
我認為,在統一前,對兩岸行政當局的認知為台灣當局和大陸當局就行。當然在國際上應由大陸當局暫行代表。
總之,不挑戰兩岸一國在現階段就能避免內戰重燃;共推和平發展就能造福兩岸中華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