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中日關係冰凍三尺 日政府應反思歷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8 00:08:18  


 
  米特書裏描寫了在這場侵略戰爭中重大的標誌性事件——包括平民遭受機械化日軍屠殺、時至今日恐懼仍根植於中國人集體記憶之中的南京大屠殺,以及1937年的上海淪陷(1937年11月11日,上海淪陷)。這本書同時也有力的闡釋了一個常常被忘卻的事實,就是中國在這場抗日戰爭中是英國和美國的盟友。而且,儘管如潮水般侵入中國的日本士兵手裡沾滿讓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和恐懼,國民黨與共產黨在前線的聯合戰線也從未投降。

  有很多次,中國國內的一些勢力派系——最著名的是由國民黨人汪精衛所領導的——勸服進行“戰術投降”。如果這些勢力派系的建議被考慮的話,那麼整個太平洋地區都會向帝國主義日本的軍隊打開大門。單這一點就會讓全球戰爭的結果變得比原來更為複雜。美國及其盟友將不得不試圖奪取一大片被占領的領地,而抗日戰爭也有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儘管中國贏取抗日戰爭的幾率渺茫,但中國的軍隊並未屈服。在抗日的這段日子,中國人遭受了入侵者、紀律渙散和腐敗的地方精英一手製造的的饑荒、強姦、暴力和虐待。美國通過——譬如像通過斯迪威(General Stillwell)將軍這樣的人物——所提供的援助往往是不夠的。米特猜測,美國認為中國只是歐洲戰爭的一條副線,發生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不需太多的資源,也不需要給予太多的注意力。史迪威將軍對蔣介石的專橫態度引發二者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不信任,這種不信任的關係一直在那段歲月延續。

  對中國人而言,唯一能從抗日戰爭中得出的結論就是,美國人是不值得信任的盟友,歐洲人則是無止境的麻煩和干預製造者,他們一直試圖以別國的利益為代價來保全自己的利益。與此同時,在中國孱弱的時刻,日本人表現出的是冷酷無情,日本人差點消滅中國。當然,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主張共和的精英人士已經離開了這個孱弱的國家。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應該遭受中國從1937開始(至1945年結束的抗日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

  世界從這段黑暗的時光繼續前進。但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陰影仍然投射在亞洲歷史之上,特別是在中國國民的記憶裡揮之不去。這就是為何日本與中國領導人之間的關係將會一直緊張——至少在我們有生之年會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正如米特(在書中)所強力論述的那樣,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鑄造在七十年前之上的世界之中,如果我們不了解中國背後的歷史,我們就不能夠正確地理解中國為何有時會做出這樣或那樣的舉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