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中日真的像1914年前的英德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7 00:37:07


 
  國家領導人也常常用歷史的類比來為他們的政策開脫。比如說,學者們探討過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是如何三番四次用歷史的類比來為各種外交政策辯護。從一戰到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美國的決策者在計劃對外宣戰前多次提起“歷史的教訓”。人們已經探究過美國政府對於9.11和珍珠港事件的反應有何不同,也對伊拉克戰爭與越南戰爭的類比作出過討論。

  政治精英們也用歷史的類比來勸導和影響輿論。例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今年一月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目前中日之間日益惡化的緊張關係,與一戰前德國和英國之間的非常相似。據安倍稱,“相似的局面”之所以再次出現,是因為緊密的貿易關係不足以消除戰略上的敵對狀態。顯然,他希望觀眾覺得現代的中國和1914年的德國一樣危險。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百年恥辱”,為中國領導人提供了很多歷史類比的素材。例如,在最近幾周,隨著日本內閣批准行駛集體自衛權,很多中國的評論員都把今天的日本比作大日本帝國,並把集體自衛權看作是為軍國主義在日本的復辟。

  雖然有些歷史的類比似乎很有道理,但通常它們都是不準確的。正因如此,靠類比去解讀新的國際形勢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到歷史類比的準確度,包括:已知相似點的關聯性,在類比中例子的數量和多樣性,以及被比較的事件的特徵數量。比如說,今天的中日關係確實與1914年前的英德關係有些相似之處,比如說經貿關係和軍事上的敵對行為。然而,這兩組國家處在兩個不同的時期,其經貿關係的規模、貿易額和程度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世界的基本結構由帝國主義轉換到了全國化。

  同時,雖然現代日本確實與二戰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日本的政治制度、決策組織的架構、社會和外交關係都警力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很多所謂的相似之處實際上是不相關和不可類比的。

  所以說,學者運用歷史的類比和“歷史的教訓”有時候是不負責任的,而政治領袖用它們來尋求支持也會有潛在的危險。這些信手拈來的類比可能會使人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註定的,而不願努力實現和平,為社會和諧創造機會。

  我們不應該被歷史所束縛,因為過去的歷史從來都不會是將來的命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