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動感之都、世界大都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5 23:40:33  


 
政府體制
根據《基本法》,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行政會議負責就重要決策向行政長官提供意見,其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 行政長官 ]

代議政制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議政制架構下,中央層面為立法會,負責制定法律、控制公共開支,以及監察行政機關的表現;地區層面則有18個區議會,分別就所屬地區的政策推行事宜提供意見。立法會全部60位議員透過選舉產生,議員任期為四年。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 

全港18個區議會共有民選議員400位、當然議員27位、委任議員102位。區議員的任期為四年,任期由2004年1月1日開始,為期四年。 

行政架構
政府在2002年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在這制度下,政府的主要官員,包括三位司長(即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律政司司長)和11位局長,會就其政策範疇內的事宜,承擔全部責任。

所有主要官員均獲委任為行政會議的成員,各自負責其政策範疇內的一切事宜,包括釐定政策目標和方針;構思、制定和推行政策;以及為政策的成效承擔責任。 

法律制度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牢牢建立在法治和司法獨立的基礎上。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以普通法為根基,與內地的制度截然不同。

司法機構
香港成就卓越,屢創佳績。一直以來,香港都在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國際城市排名中名列高位,關鍵在於其司法制度按普通法法制的基本原則運作。在這個原則下,司法機關獨立,不受制於行政和立法機關。無論糾紛是涉及個人、法人團體還是政府,法庭都會獨立作出裁決。 [ 司法機構 ]

終審法院
終審法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的上訴法院。終審法院以首席法官為首,成員包括三位常任法官、八位非常任香港法官和九位來自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非常任法官。聆訊和裁決上訴時,終審法院可按需要邀請一位非常任香港法官或一位來自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非常任法官參加審判。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是司法機構的首長,由司法機構政務長協助處理司法機構的整體行政職務。

就業
人力是香港最寶貴的資產。政府的目標是確保香港擁有幹勁十足、積極進取、適應力強且質素不斷提升的工作人口,以提高本港經濟的競爭力。

勞工市場
截至2005年12月,全港勞動人口約358萬,其中男性佔55.2%,女性佔44.8%。大部分就業人口(85.3%)從事服務行業,其中從事批發、零售、進口與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的佔34.4%;運輸、倉庫及通訊業10.5%;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15%;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26%;從事製造業的只佔5.3%。[ 勞工處 ]

工資
2005年,批發、零售、進口與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的督導人員、技術人員、文員,以及各類非生產工人的平均月薪為11,735元(1,504美元)。製造業技工及操作工人的平均日薪為338元(43美元)。

教育
教育是公共開支中最大的項目之一,預算開支約佔經常公共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政府設有學生資助計劃,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問題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 教育局 ]

九年免費教育
香港提供九年免費普及基礎教育。凡年齡介乎6至15歲的學生,均可免費入學。

受公帑資助學校的中三學生只要有志升學和具備適當能力,均可接受政府資助的中四教育或職業訓練。在17至20歲組別的學生中,57%有機會接受專上教育。

資訊科技教育
資訊科技教育旨在裝備學生迎接資訊年代,使他們能成為終身學習者。政府在2003年完成推行首個資訊科技教育五年策略,成績斐然。根據首個五年策略所取得的成績,政府在2004年7月開始實施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資訊科技教育新策略,加強社區對資訊科技教育持續發展的支援。新策略的主要目標是利用資訊科技加強學習者和教師的能力,提升學校的電子領導能力,編製更多數碼學習資源,改善學校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進行持續研究及發展,以及推動社區支援。

高等教育
香港有12間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包括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七間大學和一所師資培訓學院;另外四所則是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樹仁大學和珠海學院。
活力之都 
 
旅遊業
2004 年,香港的旅遊業發展蓬勃。承接前一年的強勢,本港旅遊業在2005 年繼續穩步增長,年內乘搭海陸空交通工具來港的旅客達2 300 萬人次,當中以內地、東南亞及台灣的旅客居多。

香港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城市,既保留傳統的中國文化,又深受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影響,同時也是高科技的現代化城市。此外,香港也是一個多姿多采的旅遊勝地,為旅客提供多元化的旅遊體驗。香港設有龐大的商品零售網絡;本地佳餚美食結合中西飲食文化精粹。除此之外,香港還有景色怡人的郊野和獨特的文化遺產,包括各具特色的宗教建築,以及寺廟、圍村、祠堂、殖民地建築等法定古蹟。

旅遊業的發展
政府力提高香港作為旅遊熱點的吸引力,兩個大型的旅遊發展項目已在2006 年相繼啟用-香港濕地公園(本港首項大型綠色旅遊設施)及昂坪360(連接大嶼山天壇大佛的纜車旅程)。

此外,政府亦已展開多項令人振奮的計劃,包括新界東北部綠色旅遊先導項目;尖沙咀海濱長廊、赤柱海濱和山頂的美化工程;以及涵蓋維港兩岸三十多幢建築物的“幻彩詠香江”燈光音樂匯演(匯演於2005 年11 月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政府早前與華特迪士尼公司達成協議,在香港興建世界級的國際主題遊樂園和酒店,使香港這個國際旅遊勝地踏進新紀元。香港迪士尼樂園位於大嶼山,第一期佔地126公頃,於2005 年9 月落成開放。

出入境
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然擁有施行出入境管制的自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訪客實施非常寬鬆的簽證政策。目前,超過170 個國家和地區的國民可免簽證來港旅遊7 至180 日不等。 [ 入境事務處 ]

不論專業人士或商人,香港都歡迎他們來港工作及投資。申請來港居住、工作或就讀的人士,在抵港前必須取得簽證或入境許可證。

過境交通
隨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及社會聯繫日益頻繁,過境車輛交通在過去一年增加了4%。羅湖是目前唯一通往內地的鐵路旅客過境通道,處理的客運量已接近飽和,平日約達248 400 人次,在節日和周末更達371 800 人次。羅湖過境通道的開放時間由上午六時三十分至午夜十二時。

此外,每日有對開12 班直通火車往來九龍至廣東省多個城市,隔日亦有來回香港至北京、上海的直通火車服務。

香港與內地之間現有三條過境道路通道,分別位於落馬洲、沙頭角及文錦渡,每日處理車輛逾40 200 架次。2005 年,開辦過境旅遊巴士服務的公司超過100 家,每日經這三條通道過境的旅客有135 200人次。此外,行走落馬洲與深圳皇崗之間的穿梭巴士平均每日載客47 100 人次。穿梭巴士提供通宵載客服務。

位於九龍的中國客運碼頭和位於港島的港澳客運碼頭均設有跨界渡輪服務,接載乘客前往內地二十多個港口及澳門。2005 年,前往內地及澳門的旅客分別約有660 萬人次和1 260 萬人次。香港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快速渡輪隊,輔以噴射飛翼船和噴射雙體船,為乘客提供服務。

出入境交通
以船隻抵港和離港次數計算,香港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05 年,抵港及離港船隻共有約463 700 艘次,接載的乘客數目約為2 150 萬人次。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2005 年,經機場出入境的旅客共有3 980 萬人次,飛機起降量超過26.3 萬架次。

康樂文化
康樂文化為本港市民提供豐富的生活。政府的目標是締造理想的環境,鼓勵自由創作,促進藝術多元化發展,讓體育成績更加超卓,使康樂活動更為普及。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文化康樂活動
香港主辦各類型的文化康樂活動,計有香港藝術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綜藝合家歡、專題藝術節、香港花卉展覽及與傳統節日有關的慶祝活動等。

體育競賽
為推動香港成為“亞洲盛事之都”,香港持續舉辦多類型的體育競賽。在香港舉行的體育競賽主要有每年的七人欖球賽、六人木球賽、國際賽馬、醒獅邀請賽、排球挑戰賽,以及網球、壁球、高爾夫球、單車、羽毛球、保齡球、田徑、足球和草地滾球賽。

表演場地
香港有大小不同的表演場地,規模較大的是香港體育館,可容納12 500 名觀眾,及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可容納2 000 名觀眾;各社區文娛中心每個可容納450 名觀眾。

博物館
香港有多所博物館和藝術館,印證香港融匯中西古今的優良傳統。各館除展出具有收藏價值的近代文物珍品外,還展出一些價值連城、珍貴稀有的中國古代文物瑰寶,以突顯香港和內地深厚的文化淵源。香港科學館的展品多屬互動形式,既富挑戰性又能啟發思維;香港太空館放映寬銀幕的全天域電影及天象節目;香港藝術館蘊藏中國古代藝術精粹;茶具博物館陳設茶具珍品,讓我們重溫華夏文化的茶藝,認識中國茶道的發展史及價值。

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為香港增添寶貴的綠化地帶,深受愛好遠足和大自然的人士歡迎。香港有23個郊野公園和15個特別地區,佔地共41 644公頃,所在地包括景色怡人的山崗、林地、水塘、島嶼、迂迴曲折的海岸線、沼澤和高地。所有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均受到悉心保護,以確保自然生態得到存護,旅遊和戶外康樂活動、郊野教育工作及科學研究得以進行。另外還有四個海岸公園和一個海洋保護區,面積共2 430公頃,地處沿岸景色優美的地區、海域和重要的生態棲息地。

國際濕地公園
米埔沼澤區是香港最重要的野生生物保護區之一。根據《拉姆沙協定》,米埔沼澤區被列為“具有國際意義的濕地,特別是作為水禽棲地的濕地”。該處的泥灘、魚塘、沼澤和矮紅樹林佔地約1 500 公頃,為野生生物,特別是候鳥和留鳥,提供大片棲息地。據觀察所得,在米埔沼澤區內棲息的鳥類約有300 種,當中約120 種是本港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

傳統節慶
中國曆法有五個主要節日,最重要的是農曆新年。每逢歲首,親友互相拜年送禮,小朋友更獲派“紅封包”。端陽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值初夏,人們賽龍舟、吃粽子。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人們互相餽贈月餅、美酒和鮮果。冰輪高揭,家家踏月,男女老幼到公園和郊外燃點彩燈,盡慶而返。暮春的清明節和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不少市民在重陽登山,紀念登高避災的古人。
 
拓展未來 
 
二十一世紀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進行了一項有關香港長遠發展策略的檢討,目的是配合回歸後的轉變和充分把握由此帶來的機遇,並為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及知識型經濟帶來的挑戰,積極作好準備。這項檢討是繼策略發展委員會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後作出的。委員會提出了一個策略大綱,指出香港應如何部署,以成為中國主要城市和亞洲國際都會。 [ 香港品牌形象 ]

數碼世紀的亞洲數碼之都
香港已積極作好準備,以成為東亞地區的創新科技中心- 數碼世紀的數碼之都。為達至上述目標,多項計劃正陸續推行,充分把握資訊革命所帶來的機遇。

數碼港
數碼港是香港的資訊科技旗艦,這個劃時代項目耗資158 億港元(20 億美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並由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數碼港創造的互動環境,將匯聚過百家本地和海外的資訊科技公司以及過萬名資訊科技界的專才,其策略性樞紐角色有助促進本地以至區內資訊科技數碼娛樂業的發展,尤其是資訊科技應用、資訊服務和多媒體內容創作。數碼港亦會向社會大眾提供資訊科技教育。

數碼港標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促使香港發展成為區內步步領先的數碼城市。數碼港位於港島南區鋼線灣,佔地24公頃,各項商用設施在2002 至2008 年間分期落成協用。

科學園
科學園匯聚和培育專門從事應用研究發展的世界級科技人才。科學園按組群概念發展,四個組群包括電子、資訊科技及電訊、生物科技和精密工程。科學園第一期已於2002 年協用,第二期預計在2007 年完成。

二十一世紀基礎建設
香港得以保持亞洲區首屈一指的商貿、金融和旅遊中心的地位,關鍵在於擁有效率高和發展完善的基礎設施。基礎建設不但可以滿足因人口增長帶來的需求,同時也可支援本港的經濟和貿易發展。

鐵路發展
九廣西鐵、東鐵延線包括尖沙咀支線及大圍至馬鞍山鐵路,以及迪士尼線已於2003 至2005 年間通車。另有兩條新鐵路正在興建中。其中,九鐵上水至落馬洲支線將提供一條新的鐵路旅客過境通道,連接落馬洲至深圳皇崗,工程預計在2007 年完成。至於連接西鐵南昌站至東鐵尖東站的九龍南線,工程則預計在2009 年竣工。

《鐵路發展策略2000》為香港的鐵路網絡擴建勾劃出藍圖。政府計劃興建五條客運鐵路線和一條貨運鐵路線(港口鐵路線),所涉及的投資總額約為1,000 億元,其中九龍南線已動工興建,而沙田至中環線、北環線及廣州—深圳—香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規劃工作正積極進行。此外,政府亦已要求地鐵有限公司就西港島線作進一步的規劃。西港島線把現有港島線由上環伸延至堅尼地城,該鐵路延線將設西營盤及大學兩個中途站。新鐵路線完成後,香港鐵路網絡的總長度將會增加至超過250 公里,而鐵路在本港公共交通運輸系統所佔的比重亦會由30%增加至約40%。

道路工程計劃
新的策略性道路不但有助紓緩市區道路擠塞的情況,而且將成為貫穿新界和通往邊界的重要新通道。主要的道路工程計劃計有深港西部通道、后海灣幹線,以及包括昂船洲大橋在內的八號幹線。

昂船洲大橋全長1 596 米,主跨距長1 018 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跨度最長的斜拉橋之一,亦是本港首座位處市區的長跨距吊橋,屆時在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都可以清楚看到這座雄偉的建設。

昂船洲大橋是八號幹線青衣至沙田段的重要部分。當工程在2008 年完成後,香港將增添一條東西行的主要幹道,把新界東部與機場連接起來,同時也為前往葵涌八號及九號貨櫃碼頭的
貨櫃車提供一條直接的路線。

深港西部通道香港段是一條橫跨后海灣的雙程三線分隔車道,全長3.5 公里,由香港新界西北部伸延至深港邊界。

建成後,深港西部通道作為第四條車輛過境通道,不但可紓緩現有三條車輛過境通道接近飽和的交通情況,更可應付日後的交通需求。

此外,亦有助促進本港與華南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在金融、物流和旅遊業方面;以及加強本港作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樞紐的地位。(修訂日期 : 2007年1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