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心“刨地”收穫一流研究成果
http://www.CRNTT.com   2023-01-16 16:57:25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郭兆將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簡稱“蔬菜花卉所”)的學術新星。去年底,憑借一系列出色的研究成果,這位“地裡刨食”的85後青年科學家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學農業就是‘刨地’,‘刨地’也能刨出國際一流成果。”郭兆將認為,接地氣的農業科研,同樣有廣闊的前景。

  闡釋科學機理,揭開“超級害蟲”多食性奧秘

  煙粉虱成蟲不足1毫米,看上去很不起眼,卻是讓農民頭疼的“超級害蟲”。

  根據其寄主範圍的差異,害蟲一般分為單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三大類,煙粉虱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蟲。它能吃包括許多重要蔬菜作物在內的600餘種寄主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害蟲“冠軍”。更可怕的是,它不僅通過口器刺吸取食蔬菜葉片汁液,還能傳播300多種植物病毒,給蔬菜造成二次傷害。聯合國糧農組織將煙粉虱列為全球第二大害蟲,是目前唯一被冠以“超級害蟲”的農業害蟲,也是我國設施蔬菜最主要的害蟲。

  用化學農藥防治“超級害蟲”,雖然效果不錯,但存在導致農藥殘留超標的隱患。郭兆將認為,實現綠色防控,關鍵要在深入研究蔬菜害蟲發生危害規律和災變機制的基礎上,開發新一代高效安全的蔬菜害蟲綠色精準防控技術。

  早在本世紀初,郭兆將的導師、蔬菜花卉所張友軍研究員就開展煙粉虱多食性研究。近10年來,得益於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突飛猛進,張友軍團隊率先完成了煙粉虱全基因組測序工作,為解決煙粉虱的多食性問題奠定了基礎。

  然而,面對浩如煙海的基因序列信息,如何開展下一步研究,團隊一時沒有思路。“如果將基因組比作研究的金庫,誰先找到金庫的鑰匙,誰就能獲得寶貴的財富。” 郭兆將介紹,他結合老師的工作,帶領團隊持續攻關,終於找到了打開“金庫”的鑰匙。

  2021年,郭兆將團隊首次在國際上闡明了“超級害蟲”煙粉虱能為害600餘種寄主植物的多食性奧秘,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上。這是我國農業昆蟲領域的研究成果首次發表在《細胞》上,入選當年由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業界專家評價,這項從0到1的開創性研究,在降服“超級害蟲”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郭兆將團隊的研究發現,當蔬菜遭受害蟲侵害時會產生一種抗蟲次生代謝物酚糖,這種化學物質具有很強的抗蟲作用,但積累過多時就不利於蔬菜的自身生長發育。所以,當害蟲離開蔬菜不再為害時,蔬菜就會利用自身的解毒基因PMaT1代謝體內的抗蟲次生代謝物酚糖,保證自己不受危害。這是蔬菜自己的一種生化防禦機制。

  郭兆將向記者解釋煙粉虱多食性的“秘密”:在煙粉虱與蔬菜等寄主植物長期的共進化過程中,大約在3500萬到8600萬年前,竟然神奇地從寄主植物“偷盜”了這個解毒基因PMaT1並成功在自己的腸道細胞內表達,使其也能像植物一樣代謝抗蟲次生代謝物酚糖,導致植物的生化防禦機制失效,從而使取食範圍擴大到驚人的600餘種寄主植物。

  聚焦基礎研究,為破解小菜蛾抗藥性提供科學支撐

  人們打農藥防治害蟲,害蟲也會進化、產生抗藥性抵禦。科學家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害蟲抗藥性,從而延長農藥的使用壽命。

  小菜蛾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抗藥性的害蟲,別看它小,每年在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在我國,小菜蛾專挑消費者喜歡的白菜、甘藍、花椰菜、西藍花、蘿蔔、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下手,每年給菜農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科學家此前的研究發現,自然界存在一種叫做蘇雲金芽孢杆菌(以下簡稱“Bt”)的昆蟲病原細菌,它產生的殺蟲蛋白可以殺死包括小菜蛾在內的多種害蟲,而且對人畜無害,是化學農藥的理想替代品。目前,Bt農藥已成為全球用量最大的微生物殺蟲劑,在控制害蟲危害、減少作物產量損失、降低化學農藥環境污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學家們沒有想到的是,在使用Bt生物農藥防治小菜蛾後,狡猾的小菜蛾也隨之進化,居然對Bt生物農藥產生了抗藥性。

  小菜蛾為何不再怕Bt的威力?已有的研究發現,Bt被小菜蛾取食並進入其中腸後,Bt殺蟲蛋白能與中腸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蛋白結合,造成細胞膜穿孔和細胞內外滲透壓失衡,並殺死小菜蛾。而小菜蛾能形成Bt抗性的關鍵在於,中腸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蛋白髮生變化而阻斷其與Bt殺蟲蛋白結合,最終使其存活下來。

  “過去的研究多集中於小菜蛾中腸細胞膜表面的Bt殺蟲蛋白的受體變化開展,而沒有深入研究中腸細胞內的深層次根本性變化。”郭兆將說。經過10多年的攻關,他帶領團隊揭示小菜蛾對Bt抗性的層級調控模式,深入揭示了小菜蛾對Bt生物農藥產生抗藥性的原因,為小菜蛾Bt抗性治理提供全新途徑,並推動害蟲抗藥性研究進入基因網絡調控時代。2021年,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等國際期刊上,被國際同行評為“里程碑意義研究成果”,並入選農業農村部評選的“2021中國農業科學十大進展”。

  “未來我將努力讓Bt生物農藥恢復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實現綠色防治。”郭兆將表示。

  致力成果轉化,把實驗室研究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

  郭兆將從小就想當科學家。2006年,他以高分考入了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村裡的鄉親們對此很不解:“學農業不是和刨地差不多嗎,考那麼高的分,學個啥不行?”

  進入大學後,郭兆將慢慢體會到,學好農業科技還真離不開刨地。但是,不要小瞧了刨地。“發展現代農業,少了農業科技支撐行嗎?”

  大學畢業後,郭兆將考取了張友軍的研究生。老師看中他的科研潛力和幹勁,給了他不少鼓勵和支持。郭兆將也不負老師的期望,全身心投入科研中。從研究生階段開始,他不一定是每天到實驗室最早的,但肯定是走得最晚的,做實驗到凌晨兩三點也是家常便飯,一年到頭幾乎沒休過節假日。

  “耐得住寂寞,才可能出好成果。”回顧自己的科研生涯,郭兆將如是感慨。

  他告訴記者,一個優秀的農業科學家既要有“頂天”的視野、力爭在原始創新實現突破,又要有“立地”的情懷,把研究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他把對煙粉虱和小菜蛾的相關研究成果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獲得10多項授權。一些大型跨國公司給他開出了誘人的合作條件,但郭兆將不為所動。“我希望自己的成果首先幫助中國農業發展。”他說。

  郭兆將團隊和北京大北農集團簽訂了《生物育種技術合作意向協議書》,聯合研發新一代作物害蟲綠色防控產品。

  讓郭兆將高興的是,基於小菜蛾Bt抗性機制研究成果,他和團隊成員研發的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的小菜蛾Bt抗性快速高效檢測預警技術,已經在我國10餘個省份開展田間示範推廣應用,在蔬菜害蟲綠色防控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當年選學‘刨地’,看來是對的。”郭兆將笑著說。(來源: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