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市場恐慌 如何看待當前股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5 10:19:38  


股市一片慘綠,股民一身冷汗。中國證券報報道指出,中國股市階段性的調整不會影響根本趨勢,散戶者投資者在此位置不宜再盲目殺跌。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近期股票市場連續大跌,市場甚至出現恐慌氣氛,為了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發展,使投資者更好地理解現階段的證券市場,進行理性投資,中國證券報推出如下報道。

  針對近期股市連續大跌,中國證券報記者昨日(6月4日)專門走訪了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上海睿信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李振寧、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等專家學者,他們認為中國股市階段性的調整不會影響根本趨勢,散戶者投資者在此位置不宜再盲目殺跌。

  階段性調整

  華生認為,中國股市總體上是健康的,因短期過熱引發的階段性調整,不會影響根本趨勢。近期市場大跌,主要是由於新投資者缺乏經驗,追漲殺跌,加劇了市場跌幅。不過,市場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夯實基礎後,有望重新回歸上升軌道。

  通過這次市場波動,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投資者都要吸取經驗教訓。監管層未來政策指向需要更明確;同時,投資者也不能無視此前政府發出的多次提示性信號,盲目入市。

  吳曉求表示,股市如此疾風驟雨般暴跌,會帶來嚴重後果,資本市場發展步伐將會被大大推遲。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資本市場正處於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階段。不能以落後、過時的眼光看待資本市場,應該充分認識到資本市場對中國金融改革、構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意義,抓住有利時機做大市場。應該從供給方面調節入手,加快藍籌股上市,釋放部分國有股,這樣市場調整會相對平穩。

  估值水準並不高

  針對部分股票估值過高而引發的“泡沫”是此次調整的論據之一的說法,專家認為其實估值水準並不高。

  吳曉求說,中國股市總體沒有問題,只存在結構性問題。對於股市賬戶總數過億,沒必要大驚小怪。隨著經濟發展,居民金融資產結構必然發生變化,其證券化金融資產所佔比重會逐步提高,這也是由落後走向現代的標誌。目前美國居民證券化金融資產佔比高達80%,日本也達40%至50%,而中國只有15%,比例非常低。

  李振寧認為,上證綜指雖然由998點上漲至4000多點,但這兩個點數是不具有可比性的。998點是非流通時代的點位,而4000點代表的是全流通時代新的開始。

  李振寧說,許多國際投行對中國股市的判斷並非客觀公正,一方面他們認為中國股市存在嚴重泡沫,另一方面又迫不及待地要求增加QFII額度。其前後矛盾的行為,頗令人生疑。有一點顯而易見,股價上漲越高,相應地外資收購成本就越高。

  他認為,成功股改後上市公司通過整體上市、並購重組等,使股市匯聚了大量國內優質資產,大量銀行、能源等行業的龍頭企業都已上市。去年上市公司盈利提升了40%,今年一季度又提升了70%。因此不能簡單地以市盈率、市凈率來評判中國股市估值高低,而是要從資源戰略高度看股市。事實上,上市公司所擁有的資源價值,遠高於目前的16萬多億元市值,現在的估值水準並不高。

  李振寧表示,目前許多股票價格已跌至2600點水準,散戶投資者在此位置不宜再殺跌。昨日(6月4日)市場在下跌中成交量大幅萎縮,報復性反彈隨時可能出現。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