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國主導的單極多邊主義走到盡頭
http://www.CRNTT.com   2022-10-14 14:52:08


  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8日發表香港證監會原主席沈聯濤的文章,題為《瀕臨死亡的不是多邊主義——只是美國領導的版本》。全文摘編如下:

  全球多邊體系死了嗎?

  《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多邊主義的定義是“在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構成的集團之間組織關系的過程”,這些國家通過共同利益、互惠互利和相似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聯系在一起。這個戰後定義是由七國集團形成的。七國集團包括作為實際領導者的美國,以及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

  這一多邊世界秩序是圍繞三套機構建立起來的。這三套機構是聯合國(負責安全與福利,諸如文化、糧食、衛生等)、世界貿易組織(負責貿易)、以及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金融)。

  現有秩序受到挑戰

  由於重建世界經濟是優先事項,世界其他地區欣然接受了這個單極多邊主義,把重點放在貿易、金融和發展上。冷戰期間,地緣政治受到限制,因為蘇聯集團雖然軍事上強大,但經濟上脆弱。在“美式和平”下,發展得以相當順利地推進。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體系的成功造就了新的人口大國,而這些國家現在卻“威脅”到了這一體系的生存。

  隨著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分歧變得比以前更加尖銳。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是繼續奉行單極領導的多邊主義,還是轉向多極多邊主義。而對於多極多邊主義,相關規則尚待修訂。<nextpage>

  我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看到了這種情況。當時七國集團認識到,它們必須接納新的大國,而二十國集團得以成立,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根廷、墨西哥、韓國、澳大利亞和歐盟。

  今天,二十國集團年度峰會(今年將在巴厘島舉行)涵蓋了從貨幣和金融到外交和農業的廣泛議題。但由於七國集團不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巴厘島峰會能否在氣候行動與和平問題上達成全球共識還有待觀察。

  三大支柱面臨困境

  如今,現有結構的三大支柱都面臨困境。世貿組織在解決貿易爭端方面的進展因美國不同意不利於其利益的裁決而陷入停滯。關稅卷土重來,制裁則可能使全球供應和支付鏈脫鈎。

  在金融領域,美元仍占主導地位。但是,盡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為特別提款權注入了6500億美元,但相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債務危機和其他全球公益事業問題的需要,世界銀行和各多邊開發銀行的資源總量仍然很少。

  兩極分化源於一種影響深遠的轉變,即從外交與談判轉向金融武器化,對媒體、個人、企業和國家的制裁,以及軍事衝突。

  全球不平等問題方面的意見領袖布蘭科·米拉諾維奇指出,冷戰之後,美國及其盟友在未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攻擊了四個大洲上的五個國家:巴拿馬、前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換句話說,如果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不遵守聯合國的規則,還有誰會這樣做?<nextpage>

  米拉諾維奇列舉了聯合國失敗的另外兩個原因。一是將其目標擴大到可以由國家和地方政府解決的領域。二是明顯缺乏應對氣候變化和社會不平等等關鍵問題的資源。

  單極地位難以維持

  在新冠疫情暴發和俄烏衝突爆發之後,世界至少分裂為三個集團。七國集團斥責挑戰者是“修正主義者”。但中國等其他國家并不反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機構、聯合國或世貿組織。它們只要求進一步討論如何對這些機構進行改革、如何為它們提供資金,以及如何讓非七國集團成員有更多發言權。

  多邊主義辯論的核心是,誰最終將為全球公共產品(如安全、衛生、氣候行動和解決地方不平衡)提供資金。

  其他國家追隨美國領導的單極體系,只要它提供全球監管、關鍵的金融和技術標准,并在教育、科研、媒體和金融領域發揮主導作用。當從外交解決明顯轉向更多的軍事解決(例如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以及制裁時,其他國家開始改變主意。

  單極體系曾得到強大的美元的支持,但自那以後,美國已經從一個盈餘國家變成了一個有著巨額赤字的借款國,去年年底欠全球18萬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近78%,而1988年美國還是有盈餘的國家。

  由於美國繼續存在巨額財政和經常項目赤字,債權人可能預期美國的負債會繼續增加。作為連續借款國,美國無法維持單極地位。債權人遲早會要求在如何償還這些債務或至少如何為全球安全管理這些債務方面獲得更多發言權。

  總之,單極多邊主義的選擇期限即將到期。多極多邊主義尚未誕生。這就是我們陷入困境的原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