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讓科研人員站在AI肩膀上做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3-03-16 16:29:56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以人工智能(AI)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這樣一個時代,呼喚勇立技術潮頭的搏擊者,也一定能造就這樣的搏擊者。

  作為首席科學家,張林峰是一個簡單純粹的人,一直執著攀登技術巔峰。作為深勢科技創始人,張林峰懷有技術人共有的一個夢想,去追尋科技的星辰大海,做一家源自中國、面向未來、引領世界的公司。

  AI for Science是公認的發生在當下的科學革命,張林峰帶領著團隊,成為這場科學研究範式的踐行者。近日,記者走進位於中關村核心區的北京深勢科技有限公司,專訪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張林峰。採訪中,他結合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分享了AI技術的最新趨勢,以及AI對底層科研、對工業革新的推動作用。

  AI加快基礎研究轉化效率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國家將基礎研究作為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足見其重要性。

  無論是在北京大學讀本科,還是在普林斯頓留學深造,張林峰所學的一直都是基礎研究中的基礎學科。十多年深鑽細研,張林峰不僅坐住了“冷板櫈”,更洞察到了其中的新變化。

  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源頭,它能變不確定性為確定性,變未知為已知。“基礎研究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所在。當下,國家需要的發展動力越來越指向基礎研究,指向原始創新。”張林峰認為,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除了重要性,張林峰還發現,從原始創新到產業落地的效率和速度大大加快。“以前,如果說是30年的話,現在從原始創新到應用落地的這樣一個鏈條,在我們看來只需要3到5年。”

  從原始創新到技術,再從產品到商業化,每個環節沒變,客觀規律也沒變,但時間為什麼大大縮短?

  “這是因為整個轉化、流轉的效率變高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經常改變我們的視角,去做一個更加全局的所謂技術上的‘診斷’。”張林峰說,當技術的卡點存在於原始創新這一階段,一旦卡點被突破,下一個階段可能就直接進入商業化,而不是產品這環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