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戰略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22-08-17 08:17:03


立足新發展階段,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需深刻認識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發展規律,更好把握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的戰略定位。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部門,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集中體現。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堅持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戰略定位,努力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占據價值鏈高端地位。立足新發展階段,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需深刻認識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發展規律,更好把握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的戰略定位。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許召元文章表示,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是不同的。根據一般規律,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也就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社會的主要需求是解決居民的吃穿住用等物質資料,以及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工業部門特別是製造業是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當工業化和城鎮化基本完成後,社會對物質產品的需求基本穩定,對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服務業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其中,現代服務業,即新興服務業和轉型升級後的傳統服務業,對經濟發展和就業的貢獻更加突出。
  
  文章分析,觀察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發展過程,如果說在經濟起飛階段,經濟發展主要表現出“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特徵,那麼,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之後,經濟發展總體上就表現出“服務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特徵。一方面,工業部門進一步發展,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增加,包括研發和設計、管理咨詢、交通運輸服務等;另一方面,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也需要大量的服務業投入,包括信息通信、金融等。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以後的這個階段,各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普遍超過50%,對經濟增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21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3.3%。到2035年,中國人均GDP將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面向未來,我們要高度重視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充分發揮其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等各方面的推動作用。
  
  文章指出,先進製造業是國際產業競爭的主體,對經濟發展起戰略支撐作用。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後,各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普遍在30%以下,但是製造業仍然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歷史一再證明,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一個國家製造業強,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話語權就強;製造業弱,特別是產業存在短板,就有可能面臨“卡脖子”難題,甚至經濟難以正常運轉。特別是先進製造業具有生產規模大、生產技術進步快、受資源條件約束較小等特點,是當前國際競爭的焦點之一。
  
  還要看到,製造業競爭力是決定各國收入水平的核心因素。在一個國家內部,各行業的收入水平總體上圍繞著一個“錨”點上下浮動,這是因為勞動力可以高度流動,如果某個行業收入水平偏低,勞動力就會流出,而高收入的行業則會吸引更多勞動力流入,每個行業的勞動力供需變化會使收入水平相對均衡。各個國家收入水平的“錨”點主要是製造業,這是因為國際上製造品已經實現高度競爭,如果一個國家製造業競爭力不強而勞動力工資水平過高,則製造品出口會下降、進口會增加,製造業就可能會逐漸萎縮直至工資水平下降到適當水平。相反,製造業競爭力強而勞動力工資水平較低,製造業就會加快發展並帶動收入上漲。相比之下,服務業的收入水平並不受產業競爭力的直接影響。因此,雖然一些小規模經濟體可以依靠旅遊業等產業保持較高收入水平,但總體上看,較大規模經濟體的收入水平主要“錨”定於製造業。製造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