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多地限電背後:煤炭大國何以遭遇“燃煤之急”?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08:28:51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近日以來,多地限電引發關注。限電的根源在於缺電,缺電的根源在於缺煤。既然“富煤、少氣、貧油”是中國能源資源禀賦的基本特征,為何煤炭緊缺到了高價“搶”也搶不來?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一方面,今年電力需求增長過快,導致煤炭需求大增、超過預期;另一方面,近幾年煤炭行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以及表外產能縮減,導致煤炭供給缺乏彈性。

  “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1%,今年一至八月同比增長接近14%,而這些增量都集中壓在煤炭上,可見需求有多強勁。”林伯強說。

  然而,供給方面卻略顯乏力。中電聯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原煤產量增速比同期煤電發電量增速低8.7個百分點,累計進口煤炭同比下降19.7%。

  全球價格大漲 內外因素叠加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原煤產量26億噸,同比增長4.4%。儘管原煤產量持續增長,但增速卻遠低於用電量增速。1-8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8%。

  其中,工業用電量的抬高是主要推動力。1-8月,全國工業用電量3.5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5個百分點,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5.5%。

  多出的電力需求該由誰來承擔?由於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占比較小及其不穩定性,作為能源安全的“壓艙石”,煤電被寄予厚望。

  但是,當前燃煤供給卻出現了硬性缺口,這直接體現在了持續縮減的庫存與高居不下的價格上。

  由中電聯發布的中國沿海電煤採購價格指數(CECI)顯示,9月16日到9月23日的一周裡,動力煤價格已經達到1086元/噸(熱值為5500大卡),同比上漲近一倍,較年初上漲56.26%。

  “動力煤價格在650元/噸左右時,發電廠可以達到盈虧平衡點,現在的價格遠遠偏離了這個區間。而且即便出高價、全國各地開車搶,也很難搶到,市場上的貨源就是這麼緊俏,有價無量。”一名煤炭期貨研究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陝西榆林某化工公司一位從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榆林的煤還可以往省外運,但總體上還是偏緊的。因為缺煤,價格也是一直在往上,暫時不好調控。開車來也不一定能搶到,車等煤比較嚴重。”

  庫存方面,據央視報道,進入八月份,市場需求增量加快,各個環節的煤炭庫存都處於歷史低位。其中,全國煤炭企業存煤同比下降26%,全國主要港口存煤同比下降21%,全國重點電廠存煤同比下降26.7%。多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以往電廠煤炭庫存可用天數在20天左右,而當前一些電廠存煤甚至不足5天,可能面臨因缺煤而停機。

  為何我國煤炭資源儲備豐富,卻遭遇如此“煤荒”?

  “從儲量到產量、從產能到產量,並不能完全轉化。”一位資深煤炭行業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富煤”的觀點需要辯證來看:雖然中國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但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同時還是最大的煤炭進口國。

  截至2020年,全球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1.07萬億噸,中國的煤炭儲備全球第四,占13.3%。2020年,全國生產原煤38.4億噸,進口煤炭3.04億噸。

  林伯強表示,中國之所以有約十分之一的煤炭來自進口,這是因為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晉陝蒙地區。把北方的煤運到南方城市,運費的價格幾乎占了煤炭價格的一半。因此,東南沿海城市多選擇從印尼等國進口煤炭,海運低成本、運距短,使得進口煤價格與國產煤一般持平甚至略低,因此適當進口煤炭更“合算”。

  然而,今年煤炭行業的異常波動,同時在國內和國外市場上演。

  國際方面,受能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工業生產恢復等因素影響,全球能源價格飈升。歐洲洲際交易所數據顯示,天然氣價格已經從去年年中約6歐元的價格,飈升10倍以上,價格創下歷史新高。ICE Futures的交易數據顯示,煤炭平均價格2022年達到每噸137美元,這是從2008年以來的最高價格。與此同時,多個國家的煤炭庫存降至低點。

  印度中央電力局(CEA)數據顯示,印度電廠庫存9月已降至840.9萬噸,為2017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評級機構標普旗下CRISIL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印度煤炭)供應緊張預計將持續下去,非電力行業將面臨壓力,因為進口仍是滿足需求的唯一選擇,但成本會不斷上升。”該機構補充稱,預計亞洲煤炭價格將繼續上漲。

  國內方面,與電力用煤需求大增形成對比的是,產能提升空間有限。

  中電聯發布的《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原煤產量增速比同期煤電發電量增速低8.7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進口煤炭同比下降19.7%。二季度市場電煤價格迅速攀升,居歷史高位,電煤採購及保供工作難度加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