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數據“殺熟”,必須重罰!
http://www.CRNTT.com   2021-01-22 16:00:41


 
  專家指出,由於不同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不同,支付意願也存在差異。所以相比“一視同仁”實行統一定價,差異化的定價行為還能滿足商家拉新、提高回購率、提高利潤的需求。但是,對時間精力有限的普通用戶而言,可謂套路滿滿,防不勝防。

  維權難,不正之風要刹

  2020年12月發布的《互聯網平台競爭與壟斷觀察報告》顯示,消費者對“大數據殺熟”問題反映強烈,認為此舉損害消費者利益。中消協指出,任由不公平算法應用無序發展,將損害市場經濟的公平有序競爭,還會使消費者面臨數據算法壓榨,成為技術欺凌的對象。

  事實上,中國法律對“大數據殺熟”等算法中的“貓膩”是明令禁止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中。比如,2020年10月《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等。而此前頒行的《電子商務法》也對“大數據殺熟”作了禁止性規定。此外,有律師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用戶實施價格欺詐,用戶可以主張賠償。

  儘管有法律撐腰,但並未刹住平台把老用戶當作“韭菜”的勢頭,維權成本過高而違法成本太低成為關鍵因素。上海某律所高級合夥人表示,由於工作需要,出差訂機票和酒店是家常便飯,被“殺熟”並不鮮見。“頂多跟同事、朋友抱怨幾句,幾乎沒人去真正地維權,一來取證太難,二來需要付出很多時間成本。”

  專家指出,大數據殺熟的隱蔽性導致維權舉證較難,這也是很多消費者在遭遇此類事件後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據了解,經營者大多以商品型號或配置不同、購買的套餐優惠不同、或者購買時間不同等為借口。即便用戶順利維權,對於市值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的平台方而言,罰款可謂不痛不癢。

  “連我們這些懂法律的人,都放棄了維權,可見大多數消費者的維權意願也不會太強,如此一來,就助長了不良風氣。”有律師表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