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觀察:廣東經濟特區的成功在於以人為本
http://www.CRNTT.com   2020-10-03 00:10:47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 張爽)今年是廣東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和深圳、珠海、汕頭三位經濟特區的市長日前在國新辦介紹經濟特區建設發展情況,筆者認為,特區經驗中,“以人為本”的精神貫穿始終,這也是特區以後將繼續在創新與發展方面領跑的主要原因之一。

  廣東經濟特區40年來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可以說是創造了奇跡,根據馬興瑞的介紹,成績的取得主要有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特區建設始終沿著黨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正是基於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深切體悟,黨中央果斷作出創辦經濟特區這一英明偉大決策,及時對建設什麼樣的特區、怎樣建設特區提出明確要求。

  第二,先行一步、主動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特區成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經濟特區是我國向世界開啟的“窗口”,根植著開放先行的基因。特區充分利用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積極發揮毗鄰港澳、華僑眾多等優勢,率先打開國門搞建設,成立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外資銀行,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緊緊把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等重大機遇,積極探索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規則體系,努力塑造更多具有支撐作用的對外開放新優勢。特區累計引進外資1500億美元、占全省1/3,世界500強企業有300多家在特區投資。

  第三,敢闖敢試、大膽探索,特區成為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改革創新是特區的靈魂,是特區與生俱來的重要使命。我們始終堅持市場為取向的改革方向不動搖,大膽衝破思想束縛,堅持不爭論、堅決試,明確提出“允許改革失敗,不允許不改革”,率先推進價格闖關、土地拍賣、工程招標、證券市場等領域改革破題,探索出1000多項開全國先河的改革舉措。

  第四,強化創新引領,特區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典範。特區從“三來一補”和加工貿易起步,在加快築牢產業基礎的同時,特區人敢於打破既有路徑依賴,準確把握全球經濟科技發展大勢,在全國首開先河重獎科技人員,大力吸引國內外創新要素集聚,率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催生出華為、騰訊、格力等世界級創新企業,闖出一條以高水平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4.9%左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全球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