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有望告別國外依賴,中國冰路衛星下月發射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15:03:49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三極遙感星座觀測系統”的首顆試驗衛星——冰路衛星(BNU-1,又名“京師一號”)近日已在深圳包裝入箱,預計今年9月發射升空。通過每天對極地區域的全覆蓋觀測,系統將服務於國家北極航道開發和環境保護。

  此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氣象、海洋等系列民用衛星系統,發展極地專用遙感衛星意義何在?與億元級造價大型衛星相比,百萬元級造價微小衛星有何優劣性?記者就此專訪了冰路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

  我國對歐美極地衛星數據高度依賴

  2014年1月,我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號破冰船被困南極海冰。程曉當時所在北京師範大學極地遙感團隊提出的脫困方案被采納,并被證明是有效方案。


  “可最終支持我們及時拿出方案的是美國衛星過境拍攝的數據。”程曉回憶,這對大家刺激很大,“凸顯了我國現有衛星體系在極地觀測能力上的嚴重不足。”

  南北兩極是全球變化的指示器與放大器。全球變暖導致兩極冰蓋加劇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加劇退縮,導致北半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但由於太陽高度角低、冰雪反照率高,兩極地區是衛星遙感觀測的難點所在。尤其是在極夜期間,可見光遙感衛星難以對極地成像,高地表反照率和頻繁的雲覆蓋又導致光學影像過曝或無法拍攝到雲下地表。

  此外,極地冰雪環境變化強烈且快速,我國現有的氣象、資源、環境、海洋等系列民用衛星觀測的時空精度,僅能觀測和揭示類似冰川運動這樣的大尺度慢速極地地表變化,無法捕捉到極地冰-海-氣間強烈且快速的相互作用過程,獲得時空連續數據。而這些是極地研究的核心和前沿領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