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日電/2013年的最後兩個月,中國推出的重大金融改革措施,以及有關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的報道,讓人民幣國際化再次成為全球大新聞。
新華社發文稱,分析人士認為,這些重大金融改革措施,尤其是中國人民銀行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的舉措,有望在新的一年裡為人民幣國際化提速。至於海外媒體以“里程碑”等詞彙形容人民幣超越歐元晉陞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的新聞,渲染之味甚濃,因為更具實際意義的是真正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比重。
全球金融同業合作組織SWIFT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0月人民幣依然排在世界支付貨幣第12位,僅佔全球貿易總金額的0.84%,甚至低於泰銖和瑞典克朗。美元和歐元的市場份額分別是38.1%和34.7%,英鎊以9.9%排第三。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顯然,國際間使用人民幣的普及程度與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極不匹配。
根據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的定義,人民幣國際化就是促進人民幣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全球各個地區使用的進程。他說,一個已經國際化的貨幣,意味著它在全球各個經濟體之中被廣泛接受為投資和儲備貨幣。
從2009年7月起,中國以全新的方式嘗試開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即在人民幣資本項目不能自由兌換的限制下,讓人民幣通過跨境貿易走向海外。
2013年,中國繼續以自己的方式和節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鼓勵離岸市場發展更多人民幣金融產品,以及支持其他經濟體的央行持有更多人民幣等三個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2013年前11個月,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總值約4.05萬億元,佔同期中國進出口總值23.43萬億元的17.2%。而2012年全年是2.94萬億元。央行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人民幣已通過跨境貿易結算“走進”220個國家和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