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闊論
2018年4月號,總第244期

“惠台新政”的理論啟示與現實效應
劉匡宇(北京)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作者指出,2月28日,國台辦、發改委聯合多個部門推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體現,也蘊含了新時代的價值追求;標誌著涉台公共政策體系的初步建立;加速各個領域和產業要素在兩岸的優化流動,重塑對台工作乃至兩岸關係的新面貌、新形態;從而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這一惠台新政的密集出台,也勢必將對大陸的國家治理能力、價值內核塑造和國家認同凝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戰。 

  一、體現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與價值追求 

  《若干措施》是習近平思想及其治國理政的理念與方法論在涉台領域的具體應用和精準施策。隨著政策深化落實和時間的推移,“兩岸一家親”和“兩岸命運共同體”將成為越來越生動、鮮明的歷史敘事。 

  一是凸顯“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深化改革理念與經驗。 

  《若干措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具體實踐。十九大著重強調要“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並將此論述寫入黨章,《若干措施》也充分體現這一要求。在十九大後僅4個月左右時間,大陸就整合出31條最新惠台政策措施,令外界驚訝的行政效率和開放程度充分體現了各部門的高度協同。未來開放台資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的推進,對不同部門的協作水準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實上,《若干措施》由31個部門群策群力、共同推出,充分體現了大陸對兩岸交流合作與台灣同胞切身利益的高層次、全方位關切,以及自上而下的強大動力。《若干措施》廣泛涵蓋多個單位和領域,突破了既有的部門界限與政策壁壘,體現了更高的政策權威性,其協調溝通機制也為今後的政策落實起到示範作用。今後,中央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在推行公共政策時,都要考慮對台工作的內容。由此,“兩岸一家親”、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將從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措施。 

  二是內容廣泛深入、直切實際,是充分調查研究的產物,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習近平著重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若干措施》也是這一方法論的結晶。“31條”言簡意賅、直切實際,條條有的放矢,句句言之有物。許多台商、台生、台胞和涉台研究者都欣喜地發現,其中不少措施均精準定位一些實踐中長期受到基層關注並亟待解決的問題,有的則是來自於大陸地方政府的政策創新和政策實驗。有台生表示,其之前在大陸的學習、生活的確遇到過一些麻煩和障礙,例如因台胞證號碼與既有系統不符合,或國家政策尚未開放而錯失參與國家項目研究、支教行醫,或是註冊人才招聘的機會,遺憾之餘,也難免有隔膜之感。……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