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魁解剖
2006年9月號,總第105期

【 第1頁 第2頁 】  
普羅迪:「梅開二度」的意大利總理
倪海寧(洛陽)
本持約撰述

  初任總理:惜敗的治國能手

  普羅迪施政理念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堅定的“歐洲主義”。他首次出任總理時,歐洲一體化建設正以如火如荼之勢向前發展,意大利正面臨穩定國內政經形勢、以如期達到《馬約》規定的加入歐洲單一貨幣趨同標準的艱難任務。普羅迪早在競選綱領中就提出了未來、團結和市場三大主張,即:未來要統一南北經濟,改革國家管理機制,變革國家政治;團結各地區各階層人士;完善市場規則,反對壟斷,治理財政赤字,增加教育和培訓投資。他的施政綱領也明確地將經濟發展目標同如期達標掛鉤。

  上任後,在經濟方面,他實施財政緊縮政策:一面大力削減公共開支,抑制通貨膨脹;一面通過採取許多微型措施積極推動國企私有化(如:著重抑制浪費、限制特權、嚴厲打擊偷稅漏稅、修改雇員工資外補貼等),使意國企在不增加企業稅收和社會負擔的背景下得以成功轉軌,普羅迪也因成功出售意大利電信公司而被稱為“意大利私有化之母”。一年後,意財政赤字即從占GDP的百分之六點七降至百分之二點七,一舉達到《馬約》相關標準,意大利旋即首批加入歐元區。再創經濟奇跡的普羅迪又得一美名:“意大利的德洛爾”(曾任歐共體主席的德洛爾以把歐共體領出經濟發展低谷而享盛譽)。在政治方面,他注重憲政改革。議會兩院在其任職期間成立了專門的休閒委員會,批准了關於國家、政府、議會形式及司法權限的四項改革原則,使意實現了少有的政局穩定。

  然而,意大利總理的最大特點就是“難當”。這是由這個半島國家的民族性和政體決定的。作為生性散漫的拉丁民族,意大利人慣于黨派林立的政治生活,而諸多小党聯合後即可形成推倒政府的強大力量。因此,從戰後算起,普羅迪前面的五十四屆政府平均任期尚不足一年(法定任期為五年)。普羅迪雖政績卓著,但在執政兩年半後也未逃脫這一怪圈:由於自己聯盟內的左翼民主黨、人民黨、意大利革新運動和綠黨及它們的盟友“重建共產黨”只是由於競選需要才臨時組合在一起,分歧開始暴露;反對派趁機發難,普羅迪在一九九八年十月的議會信任表決中僅以一票之差惜敗。

  失去總理的位置對於普羅迪而言,雖是挫折,卻更是一次機遇:一九九九年三月,由於機構內部管理混亂、裙帶關係盛行和資金管理上屢現違規現象,以桑特為首的歐盟委員會在面臨彈劾的情況下被迫集體辭職。為克服這次“政治地震”帶來的餘波,歐盟特別首腦會議一致將目光投向了賦閑的普羅迪。

  跨世紀的歐委會主席:鐵杆“歐洲派”再顯身手
  
  當時的輿論認為,歐盟青睞他,是因為他在以下幾方面鮮有其匹:第一,這位有過人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及顯著威望的“歐洲主義者”有望將歐盟以嶄新面貌帶入新世紀;第二,他為人謙遜,“他的微笑能給歐委會(歐盟最龐大的行政機構)帶來生氣,並使之與歐洲議會(監督、諮詢機構)和睦相處”;第三,他在意總理任期內積累了豐富政治經驗,並與歐盟各國領導人建立了良好關係,有利於協調各成員國;第四,他的清正廉潔實在難得:連外出旅遊都坐火車或汽車,而非官方提供的小轎車;第五,他的“中間道路”政見與當時歐洲正風行的“第三條道路”政治潮流一致。

  九月十五日,普羅迪走馬上任,開始攀登政治生涯的另一高峰。其時,歐洲一體化進程五十年來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一些關鍵性問題仍無各國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普羅迪的擔子很不輕:在內部建設方面,歐盟要重點應對自身建設方面的三大基本挑戰,即東擴、機構改革及持續發展(在推廣歐元的同時穩定歐洲貨幣與美元的比價,保證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東擴是普羅迪最為關心的問題,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歐盟影響力的擴大和“大歐洲”的安全穩定;歐盟自身的機構改革則是擴大前必需的準備工作,否則成員擴充達十個之多的歐盟會陷於癱瘓;通過東擴打開新市場,也是解決穩定歐元對美元匯率這一首要金融財政問題的重要手段。因此,三大問題密不可分,必須一起解決。

  普羅迪的立場是鮮明的,並做了很多工作。他說:“歐盟擴大是這一代歐洲人最偉大的任務,它要求我們大家尤其是準備入盟的國家做出巨大努力。”為安撫申請國,力促第一階段擴大在自己任期內實現,他多次表示:歐委會將站在擴大的最前沿,並明確那些準備已較為充分的國家的入盟日期;申請國只要完成入盟必需的社會和經濟改革,就會被接納。面臨多數成員國出於自身考慮反對制定明確的時間表和改革意見的嚴峻考驗,他明確表示不贊成分階段改革的意見,認為無休止的改革會使公民困惑。面對歐元正式啟用後在國際貨幣市場上一直不太穩定的困境,他呼籲歐元區成員國儘快建立適應現實情況的新決策機制,稱“促進經濟增長是歐元區國家的根本任務”。

  在對外關係方面,則要妥善處理好與美國的關係,加強與亞太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合作,提升歐盟在聯合國和全世界的地位。對美外交顯然是歐盟的頭號重點。在普羅迪看來,歐盟既要在國際上獲得一種獨立的地位,又必須與世界頭號國家保持密切聯繫。早在上任之初,他就聲稱剛剛發生在南聯盟的戰事令人擔憂,坦言“沒有和平是最可怕的”,尤其在對美軍在巴爾幹衝突中使用貧鈾彈、導致維和士兵和平民遭受人身傷害的事件上,他和歐委會堅決地站在歐洲國家的一邊,要求立即停止使用這種武器。但普羅迪又表現出相當務實的風格,表示歐盟既不會冒用貿易戰使歐美關係遭受損害的風險,也不會受美國單邊主義的誘惑,而要力爭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前進。他的一貫立場是:歐盟在金融貿易、反恐戰爭、地區安全等方面應積極配合美國的行動,但在打擊伊拉克、對待“邪惡國家”及中東事務等問題上,歐盟應表現出自己的立場。他尤不贊成美國動輒發出戰爭威脅。歐盟於二○○四年完成東擴後,他在一次訪談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歐洲成為一極,歐盟應成為新的經濟支柱,歐洲和美國指揮官平等工作時,北約才會變得更好。”歐盟成立至今一直注重加強與中國的友好關係,普羅迪任內更是如此。他曾與中國高級領導人進行過多次互訪,並多次聲稱,隨著歐中之間增進瞭解,雙方關係會不斷發展。他在二○○四年應邀在中國社科院發表題為“歐盟在變化世界中的作用”時表示,歐中雙方在各領域的友好合作富有成效;歐盟高度重視中國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加強歐中在各領域的平等互利合作符合雙方的根本和長遠利益,也有利於世界和平。這也確是當前中歐關係不斷升溫的反映。

  這位歐盟主席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也曾屢遭詬病。各國媒體紛紛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如指責普羅迪除意大利語外,基本不擅長其它語種;工作中任人唯親,網羅意大利親信到歐盟任職,等等。客觀地說,這是歐盟內部紛爭的生動體現:由於歐委會任務最繁重而權力有限,美國近年來對日益壯大的歐盟態度微妙,儒雅的普羅迪又無法滔滔雄辯地傳達歐洲的思想,也無法作為“偉大的交流者”來調停歐盟內部各國的關係,在處理一些問題時,眾口難調是必然的。普羅迪任內,歐盟的確未能根除經濟不振、腐敗嚴重等難題,但這些都已是陳年積弊;歐盟同時也經歷了成功東擴、歐元流通、啟動歐憲等大事,這一切與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二○○四年底,即將卸任的他在雞尾酒會上興奮地說:“這些年對我至關重要。雖說上任之初碰到了種種艱難,但我最終還是挺過來了,並且逐步在任上獲得了更多滿足感。”這既是他對自己的足夠肯定,也是歐盟近年來在風雨中不斷前進的生動寫照。

  不輕鬆的選舉和坎坷的執政路

  如今,重回意政壇的普羅迪再次帶領“橄欖枝”聯盟戰勝了中右聯盟。但這次選舉是意大利有史以來結果最接近的一次,是名副其實的“險勝”:中左聯盟雖在眾議院六百三十個議席中獲得三百四十八席,但在參議院的三百一十五個議席中僅得一百五十八席,只比中右聯盟多二席。

  從近期看,整合中左聯盟和團結中右聯盟是當務之急。選舉揭曉後,中左聯盟中的三個主要政黨即均忙不迭地表示想得到參眾兩院議長的位置。普羅迪雖已平息了左翼民主黨總書記、前總理達萊馬及重建共產黨領導人貝爾蒂諾蒂間的分歧,前者最終退出並支持後者擔任眾院議長,但聯盟的核心人士都擔心這個龐大而紛雜的聯盟(含十三個黨派)會否發生內訌。有評論稱,其實普羅迪並沒有自己的黨,意大利共產黨人黨和重建共產黨等激進黨派在參議院掌握的席位數幾乎足以推翻其政府。目前議會上下兩院的議長雖已確定,但卻是普羅迪聯盟費了很大力氣彼此妥協才取得的結果。而已辭職的貝盧斯科尼不僅迄今不承認失敗,還不時頻頻出擊:一會嘲諷普羅迪“最多是個過渡人物”,一會就新總統候選人問題發難(今年意總統也恰逢任期屆滿)。意總統雖是有名無權的“虛位”元首,但在目前形勢下卻意義非常,因為:第一,沒有其正式授權,新總理就無法組閣;第二,鑒於意總統這一“居中協調”角色一般由超越黨派、並且廣受尊敬和認可的人士擔任,故必須考慮中右聯盟的態度,這就又需一番討價還價。總之,考慮到中右勢力擁有接近半數的支持率,普羅迪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將舉國一致的目標從口號化為現實。

  就長遠而言,普羅迪執政地位鞏固與否,最終還是取決於其內外政策是否得當且落實有力。他當選前後就此發表的一些看法可歸結為兩點:一是意大利緊跟美國拋棄歐盟是不明智之舉,但美意關係仍是重中之重;二是意大利應振興國力,以歐盟為依託發揮大國作用,因為普羅迪認為,“想成為美國的朋友,必須身處歐洲的大環境下方能有‘分量’;如果你在布魯塞爾非常重要,那麼,你在華盛頓就會變得很重要”。現在看來,前景不容樂觀。首先,儘管普羅迪稱自己和兩屆美國政府打過交道,曾與之並肩工作,且只有伊拉克一個分歧,但單邊主義難消的美國和它的堅定盟友英國難以容忍他公開抨擊伊戰、決定從伊撤出意軍、主張歐盟在國際政治舞台發揮主要作用等做法,認為這勢必要削弱美國的霸權。美英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好朋友貝盧斯科尼的失望——布希和布雷爾在法德兩國首腦道喜後數日方向普羅迪稱賀。其次,復興意大利談何容易。輝煌的歷史和歐洲“二流國家”的現實已經使意許多民眾長期沉淪於“強勢心理、弱勢外交”的模式中,他們寧可容忍慣於在國際上失言又賠罪、“窮了國家、肥了自己”的貝盧斯科尼“穩坐龍庭”,成為意戰後最“長壽的總理”,寧可對意沒有加入歐元區之前里拉不斷貶值的慘狀不聞不問,卻對被普羅迪視為自己“驕傲”的歐元大加撻伐(在任歐委會主席期間,普羅迪就屢遭“娘家人”發難,很多意大利人將對歐元的不滿轉化成對他本人的反對),這種短視心理頗令人深思。因此,不排除他再遭功未成、身先為內鬥犧牲品的可能性。難能可貴的是,普羅迪並未退卻。他不僅公開稱打算幹滿五年任期,而且說要“學習德國”,將本國的“經濟中樞”中小公司推向國際市場,在增大同中國之間的進出口額的同時減少雙方的貿易問題。他的壯志能否得酬?還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