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傳真
2009年3月號,總第135期

【 第1頁 第2頁 】  
搶救台灣經濟-貶值救出口
謝明輝(台灣)
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
金廈特區執行長

  (四)台灣目前關廠、裁員與無薪休假狀況

  此波經濟不景氣之浪潮,除了反映在進出口貿易的衰退與失業率的攀升外,企業協調(或強迫)員工“無薪休假”、“自願減薪”,亦為許多企業面對業務緊縮、人力需求縮減之因應方式。根據勞委會之統計,2008年12月間有採行“縮短工時”、“無薪休假”、“行政假”或“減薪”等措施以因應景氣衰退之事業單位佔23%,其中實施“無薪休假”者佔17.8%;另外“縮短工時”者佔1.9%、實施“行政假”者佔4.9%、“減薪”者佔3.1%,各項措施均以製造業較多。

  據統計,因“無薪休假”而受影響人數約有20.2萬人,佔規模200人以上事業單位所僱用勞工之8.9%,其中7.6萬人為行政/研發等間接人員、12.6萬人為生產線上之直接人員。就行業別觀察,製造業勞工受影響人數最多(約18.5萬人)、比率最高(16.4%)。另批發零售業亦有1.3萬人實施無薪假,主要為大科技銷售事業單位之生產部門勞工。就企業規模個別觀察,放無薪假的勞工多受僱於500人以上大規模事業單位(14.4萬人、佔71.4%),平均每家事業單位有830名勞工在放無薪假1。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勞委會針對目前台灣聘用勞工超過200人以上之企業進行調查所得出之數據。以目前台灣多半以中小企業為主之經營生態,實際上放無薪假、縮短工時或減薪之勞工,應遠高於目前勞委會之官方統計數字。

  而根據經濟部與商業司統計之“工廠登記”與“公司登記統計”數據觀之,2008年工廠歇業共計3,748家,相較於上年同期增加40.37%;而在公司解散、撤銷及廢止方面,2008年共計為47,257家,相較於上年同期亦增加18.97%2。

  另外,先前許多學者及分析家曾指出,台灣經濟不景氣所帶動的失業問題,將在農曆春節後開始大量湧現,而呈現失業潮的狀態。果不其然,在春節假期結束後,依據台灣各地就業服務站回報所辦理之失業認定,光2月2日單日即高達12,854人,較去年同期(春節後的第一個上班日)之441人,大幅增加30倍。

  從以上數據可以得知,台灣在金融海嘯之衝擊下,不景氣的風暴不僅造成企業之業務緊縮、關廠倒閉,更進一步造成勞工之失業問題與社會之不安。因此,本文主張,為搶救台灣之經濟,必先自搶救企業著手。唯有企業蓬勃穩定成長,方足以擴大勞動需求;而勞動市場上之需求增加,亦方足以解決目前社會廣泛不安的失業問題。如何挽救企業,達成搶救經濟之目的,本文認為,應以“貶值救出口”為主要之目標方向。那麼,如何“貶值救經濟”?其內涵、意義及其效果為何?

  台灣搶救經濟最高指導原則:貶值救出口

  在目前全球景氣一片低迷之情況下,如前所述,台灣經濟賴以維生之出口產業,在去年12月已衰退達41.9%,因此,如何透過挽救對外貿易產業,進一步達成搶救經濟之效果,即為各方關注之間焦點。

  目前亞洲貨幣之走勢,以韓圜之大幅貶值最受廣泛注目,2008年之一年當中,即貶值超過40%。對於倚賴電子、機械、汽車與三C產業出口維生的韓國而言,由於貨幣貶值後國際售價亦相對調降,因此在國際市場上即具有較佳之競爭力。大陸對美元的大幅升值也已停止。

  面對具有強大競爭力、且產業型態近似之韓國,以及具有廣大市場的大陸,台幣貶值勢必應成為提振台灣出口產業之指導原則。然而,面對目前亞洲各國貨幣貶值之風潮,台幣貶值之底線為何,方足以達到成就出口之目的?本文認為,在目前普遍認為5%-10%之貶值空間中,應以6.5%為最佳比率,亦即應以美元兌台幣1:36做為台幣貶值之底線。其理由在於:第一,新加坡與台灣稅率差距為6.5%,此即為貨幣調整之可操控空間。第二,目前美元兌台幣約為1:33左右,若可順勢貶值6.5%,使匯率為1:36,對於台灣貿易將帶來相當正面之效用。

  對於台幣貶值以提振出口,更值得注目的重點在於,大陸目前正在推動四兆人民幣規模的“擴大內需”方案。就台灣之立場而言,若欲搶食這個四兆大餅,出口產業勢必應更具有競爭力,否則大陸極有可能轉往其他國家進行採購,致使台灣錯失良機。

  然從另一方面而言,台幣貶值之取向乃是一“雙面刃”,貶值後雖可造就出口產業之競爭力,然而此亦將導致其他產業之進口成本增加,而不利其發展。本文認為,此即為“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道理之運用。按台幣貶值後所帶來之利益,乃是出口貿易競爭力之提升與大陸四兆擴大內需方案之參與,對於台灣經濟之成長將挹注相當大的助益;然而對於進口成本之變動,匯率變化只是影響的原因之一,國際原物料價格之波動方為更為關鍵之因素。因此在前者可獲得立即之利益,而不必然導致後者之弊害之情況下,“貶值救出口”應為一相當可行之政策方向。

  結論

  金融海嘯所造成之全球經濟不景氣,台灣亦受到嚴重之波及,在產業、就業市場上均受創甚深,而引發社會之不安。所幸台灣產業之體質健全,在金融海嘯中只要政府能給予適當的援助,即可幫助台灣走出困境、對抗不景氣。此一搶救經濟之藥方,“貶值救出口”如前所述,即為最重要之指導原則。策略性的台幣貶值不僅可提升出口產業之競爭力,同時面對大陸擴大內需方案之四兆大餅,亦有足夠競爭力與世只上其他國家之出口產業抗衡,透過參與大陸擴大內需方案強化發展台灣之經濟。另一方面,儘管可能對於進口產業造成些微不利,但在“兩利相權取其重”之衡量下,自仍應以貶值救出口為最重要之振興經濟方向。唯有先挽救企業之存續方足以保障勞工,亦唯有保障勞工獲得充分工作機會,社會才足以穩定發展,並安然度過金融海嘯之衝擊。

  1)資料來源:“勞工委員會”勞工統計,http://www.cla.gov.tw/cgi-bin/SM_theme?page=41761dc1。(最後瀏覽日期:2009/02/02)

  2)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Indicator/reports/E10.pdf。(最後瀏覽日期:2009/02/02)

  (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