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9年2月號,總第13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與障礙

  王曉波:促成兩岸和平統一
      必須喚醒台灣三種具有潛在統一思想傾向的人


王曉波(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現在兩岸和解之後,我們統一要怎麼辦?不瞞各位講,從保釣運動以來,我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工作38年,一直在思考與尋求中國統一的道路。我很高興看到,現在兩岸和解後,不必再使用武力,但要怎麼實現統一,仍是一個大問題。在台灣,以這麼少自覺的知識分子和社會菁英要促成兩岸和平統一是不夠的。

  因此,正如孫中山所說,必須喚起民眾,以及聯合世只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那麼哪一些民眾是可以被喚醒的?根據我在台灣長期的生活和觀察,台灣大概有三部分人口具有潛在的統一的思想傾向:

  第一部分,是具有愛國主義傳統的人。當年日據時期抗日的人士都已過去,但還有第二代、第三代。如果兩岸統一,他們先人就是抗日英雄;如果台灣獨立,他們就是反動分子,是台奸。如果這部分人組織起來,有一定的影響力。

  第二部分,是經過抗戰、由國民黨帶到台灣的這些人。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如果兩岸統一,好歹還可以做個中國人;如果台灣獨立,他們就變成“中國豬”。在此情況下,這部分人應該有統一的需要。這部分人分散在眷區和同鄉會,要考慮如何聯繫、喚起他們的統一意識。

  第三部分,是近20年來兩岸交流所積累的人,包括台商、台幹、台生與嫁到台灣的大陸新娘。如果兩岸統一,他們就是兩岸統一的橋梁;反之,即變成賣台分子。對這些人要聯繫、組織和宣傳。現在的國民黨政府大概不會積極從事這樣的事情,必須要有知識分子、社會菁英去從事這些工作。

  台灣先要有要求統一的選民
  才會有主張統一的政治領袖和政府

  台灣已經是民主社會,一個政治家必須要先是政客,才有機會成為政治家,不然根本拿不到政權(政客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政治家必然是政客)。因此,台灣沒有要求統一的選民不必寄望於台灣有主張統一的政治領袖和政府;要如何喚起台灣社會內部統一的動力,是我們要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人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國家尚未統一,同志仍須努力!

  吳瓊恩:台灣不應該再對大陸搞對抗策略


吳瓊恩(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中國歷史有個奇妙的規律:如果政治穩定30年,經濟就繁榮,文景之治後的漢武帝時代是這樣,唐朝貞觀時期也如此,清代康熙時期亦然。從兩岸的情況來看,台灣1949到1979年30年穩定,馬上成為亞洲四小龍第一;大陸1978年底改革開放之後,也是不到30年經濟就好起來:大陸1996年第一次外匯存底超過台灣,2005年外匯存底世只第一,2007年超過美國對全球經濟貢獻最大。照這樣的情勢走下去,中國經濟會愈來愈好;在胡錦濤提倡和諧世只、和諧社會與和諧國家的時候,台灣不應該再對大陸搞衝突策略;過去李登輝、陳水扁皆因內部選舉需要去挑撥衝突,馬英九可能不會,但他腦筋有時會“凸槌”。

  不急於統一反而有利於統一
  兩岸遲早會統一

  大陸方面,在和諧的情況下,應該改變過去自我中心的心態。大陸過去曾把統一看得太急,急了反而沒有成果;現在胡錦濤把解決貧富差距擺在第一位,統一沒那麼急,但天下事很奇怪,統一不急反而有利於統一。現在對台灣採取和諧政策是對的,只要大陸經濟慢慢上來,台灣是跑不掉的。

  大陸恢復宏揚中華文化、建立孔子學院是對的。中華文化基本精神就是和諧。中國大陸要記取歷史教訓,在和諧環境下,先縮短貧富差距,做好這件事,對於大陸、台灣、世只都有幫助;北京帶動東亞文化風潮,代表未來新潮流,中華民族很有前途,兩岸遲早會走向統一的路。

  曾祥鐸:兩岸最嚴重的問題是:
      大家都打迷糊仗只講現在不講將來


曾祥鐸(世新大學教授)


  我談五點看法:

  第一點,我認為,兩岸最嚴重的問題是“現狀不可能永久保持”,現在大家都打迷糊仗,只說現在,不講將來。中國不可能永遠分裂,現狀能保持多久?二十多年來,我到大陸參加各種研討會的感覺是,北京一直極力避免討論統一問題,只討論兩岸如何交流,因為討論統一議題就是攤牌,攤牌後就不歡而散。中國大陸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決不放棄,但台灣不接受,所以大陸也避開這個問題,不然一談就談死了,一直在外面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