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一:開場白
各位專家,下午好!我代表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對各位的蒞臨表示歡迎。我院一直與香港學者有著緊密往來,但像今天這樣成規模接待香港學者,還是第一次。京港兩地學者在這裏共議國家統一大業,符合新時代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新要求,本次論壇的題目“融合發展與港台機遇”也體現了這一點。
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背景下,提出的新論述、新實踐。港澳“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與經驗,對解決台灣問題具有重要借鑒作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的部署和實施,開創了“一國兩制”之下港澳與內地融合發展的新局面,與兩岸融合發展具有正相關的相互關係。因此,對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研究,對兩岸融合發展也具有積極現實意義。這也是今天“思想者論壇”創新意義的體現。下面,期待聆聽各位專家學者的意見。
郭偉峰: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是港台同胞的重大歷史機遇
維一院長對融合發展做出了定位和定性,我補充一點: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是港台同胞的重大歷史機遇。中國長期堅持戰略機遇期判斷與決策,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歷史機遇期之說,這是習近平的理論原創,其重要內涵為:歷史機遇期論側重在中國自身創造機遇的能力,戰略機遇期側重在順應國際格局的發展機遇。歷史機遇期論是中國對世界的獨特承擔與貢獻,戰略機遇期論是藉助國際發展動力而獲得發展。歷史機遇期就是中華民族強起來、實現偉大復興的機遇,是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機遇,是中共實踐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作貢獻的機遇。
四十年前,中國形成了戰略機遇期的認識,並運用和平發展方式抓住了戰略機遇期。至今,中國並沒有完全放棄戰略機遇期的判斷與決策,和平發展仍然是中國堅定不移的大政方針。然而,在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下,如何看待戰略機遇期?習近平指出,“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這就是習近平對戰略機遇期判斷的基本點,也是歷史機遇期的新思考的基本點。
在論及兩岸關係的時候,習近平常常提醒兩岸、尤其是提醒台灣要抓住共同發展的歷史機遇。其重要意涵包括:其一,兩岸的歷史機遇就在民族偉大復興將要實現之際。其二,大陸擁有發展機遇,應該與台灣同胞分享。其三,兩岸同胞應共同創造機遇。其四,兩岸存在歷史機遇,關鍵在於能否把握。其五,大陸主導兩岸歷史機遇。
抓住歷史機遇期的要點就在於融合發展,融合發展的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於2014年在福建平潭正式提出,此後由觀點、理論、實踐層層遞進,獲得了中共全黨的共識,並形成了國家融合發展大政方針。二十大報告深化了融合發展的內涵,由此,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構成了促進和平統一的獨特的“雙發展”方針。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公開發布之後,確定了融合發展為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重要方式方法的歷史地位。
融合發展中的歷史機遇期有三大特點:其一,兩岸機遇關鍵在於大陸一方的信心與決心。當前,大陸對重大戰略機遇期依然牢牢掌握中,對自己的歷史機遇期也進入了全面開拓時期。其二,兩岸的機遇在於創造,必須創造,敢於創造。從兩岸關係的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認識和把握發展大勢,必能開創兩岸關係的新局面,從而開拓新的兩岸機遇。其三,機遇在於共贏。兩岸機遇的共贏不僅僅止於兩岸之間,而是反映在世界和平發展的進步潮流中。兩岸機遇有利於中國的歷史機遇開拓,中國的歷史機遇又是世界機遇的新依托。
我們必須知道,融合發展不僅僅實踐於、作用於兩岸關係,也是對香港同胞的時代要求,香港也面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使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之下的灣區建設,開世界未有之先例。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局賦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新定位:“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所以,“雙融合”是港台發展的新格局。
由此可知,融合發展賦予香港的重大歷史機遇就是:第一,融入大灣區就是融入國家新的發展大局,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第二,港台關係需要重新整合,在整合中發揮融合的功能,香港必須在融合發展中發揮促進兩岸統一的獨特作用。第三,香港回歸之後的歷程就是融入國家的歷程,其中的寶貴經驗可以供“兩制”台灣方案參考借鑑。須知,“一國兩制”是港台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歷史機遇之舟。
總而言之,閩台融合發展與香港融入大灣區,都是港台同胞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機遇,既是國家賦能,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進程,極為需要的是,港台同胞能夠充分理解其中的意義與價值,積極融入,與國家同行、與民族同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