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2009年9月號,總第141期

【 第1頁 第2頁 】  
俄美關係:想要“重啟”不容易
柳豐華(北京)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美俄關係,虛多實少。


  奧巴馬政府執政後,多次傳達恢復美俄關係的意願,對此,俄羅斯也不無期待。今年3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日內瓦共同按下寓意改善俄美關係的“重啟”鍵,4月初奧巴馬總統與梅德韋傑夫總統在倫敦首次會晤時,宣稱“要為兩國關係設定新的起點”。這些良性外交互動使俄美兩國人民及國際社會對7月6至8日奧巴馬總統的首次赴俄訪問寄予期望,期望新時期的美俄關係能夠真正“重啟”建設性夥伴關係。但是,俄美元首莫斯科會晤表明,俄美兩國只是開啟了雙方合作的最初步驟,“重啟”並非一蹴而就。

  俄美莫斯科峰會:成果虛多實少

  訪俄期間,奧巴馬分別同梅德韋傑夫總統、普京總理進行了會談,俄美兩國簽署了《對進一步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問題的共同理解》、《美軍過境俄羅斯領土向阿富汗運輸武器裝備和人員協定》、《核領域合作聯合聲明》、《反導問題聯合聲明》、《阿富汗問題聯合聲明》、《俄美武裝力量發展合作框架文件》等等,兩國元首還決定成立俄美總統發展合作委員會,以促進雙方在安全、軍控、外交和經貿等領域的合作。從訪問的成果看,俄美發展合作的意向基本限於軍控、反恐等安全領域,而且即使在這些領域,雙方的分歧仍然很大。

  俄美雙方都希望這次峰會能夠簽署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作為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新條約的基礎的框架文件,使之成為峰會的主要成果,但是,這個想法沒能實現。5月以來,兩國緊鑼密鼓進行的三輪削減戰略武器談判沒有在峰會之前就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裁減幅度達成協定,因此俄美峰會上兩國元首只能就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問題簽訂一份政治文件。

  根據該文件,雙方承諾儘快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新條約,以替代即將到期的《美蘇關於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新條約應包含如下條款:在條約生效7年後,俄美將各自的戰略運載工具削減到500-1100件,將核彈頭削減到1500-1675枚;有關於計算、只定、銷毀、核查、保證透明性的條款;有規定進攻性戰略武器和防禦性戰略武器關聯性的條款;進攻性戰略武器只能部署在本國境內;新條約的有效期為10年。

  俄美兩國在這個問題上的主要分歧在於:其一,核彈頭及其運載工具的裁減數量。俄羅斯要求將核彈頭裁減到1500枚,運載工具裁減到500-600件,但是美國拒絕裁減那麼多,它建議削減後的上限分別是核彈頭1600枚、運載工具1100件。根據俄方有關資料,截至今年1月,俄羅斯的核彈頭為3909枚、運載工具為814件;美國的核彈頭為5576枚、運載工具為1198件。可見美國基本上就不想裁減運載工具,而它能夠接受的核彈頭裁減幅度跟俄羅斯也有差距。由於俄羅斯核武庫日益老化,更新慢,又沒有足夠的經費對其保養,所以俄願意與美國一道深度裁減戰略武器,來維持低數量基礎上的核力量均衡。美國雖然出於推進世只核裁軍和防擴散進程、利用最新技術成就調整本國核力量結構等考慮,願意同俄羅斯對等削減核武庫,但是反對“過多裁減”。

  其二,俄羅斯將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問題同解決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的問題直接掛,美國則認為不能把這兩個不同的問題混為一談。儘管分歧猶存,但是雙方有意願彌合分歧,簽署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新條約。

  有選擇的合作還表現在反恐、防擴散、軍事交流等方面。在俄美莫斯科峰會上,兩國元首簽署了美軍過境運輸協定,該協定對於正在阿富汗展開大規模反恐行動的美軍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俄美兩軍領導人簽署了《俄美武裝力量發展合作框架檔》、《關於批准2009年俄美武裝力量完善軍事合作工作計劃的備忘錄》,這標誌著俄美兩軍之間因俄格衝突而中斷的軍事合作正式恢復。兩國元首決定發展俄美在防止核武器擴散、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的合作,在打擊阿富汗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毒品走私方面開展合作。雖然合作的範圍很有限,但是畢竟有助於緩和俄美關係的僵冷氣氛,為今後雙方發展更廣泛的合作作了一定的鋪墊。

  無疑,莫斯科峰會對俄美關係的改善具有積極的意義,它反映出雙方都有意願發展良好的關係,並為此設置了一個新的包括軍事、政治和經貿等各個領域合作的議事日程。但是,峰會實際成果很少,特別是在俄羅斯最為關切的東歐反導系統、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北約接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等問題上,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俄美兩國要想細化雙邊關係新議程、在雙方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現實的合作,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談判工作。

  俄美“重啟”關係的動力

  俄美關係得以改善,源於兩國,首先是美國面臨的國內外政治和經濟形勢。規模空前的全球經濟金融危機促使俄美兩國開展合作,共克危機。奧巴馬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當選美國總統的,復興美國經濟成為奧巴馬政府的當務之急。世只金融危機導致國際石油價格持續走低,從而嚴重打擊了高度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經濟。能源出口收入減少,工業生產下降,外資撤離,盧布貶值,股市重挫,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失業率持續上升,經濟增長率下降,俄羅斯正面臨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美俄兩國均需要改善關係,發展經貿合作,以擺脫當前的國際經濟金融危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