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
2009年7月號,總第139期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關係踏上新的戰略平台
劉飛濤(北京)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奧巴馬時代的中美關係開局良好


  奧巴馬政府執政近5個月以來,中美兩國頻繁展開互動。2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到訪中國;3月,外交部長楊潔篪訪美;4月,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倫敦舉行兩國元首間的首次會晤。最近,美國高層領導更是接踵訪華。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眾議院美中工作小組代表團、財政部長蓋特納、美國總統蘇丹問題特使格雷申、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等先後來華。從這一系列的高層互動來看,奧巴馬時代的中美關係開局良好,已搭起了中美關係加速前進的戰略新平台。

  中美完成戰略定位合作擴大

  首先,奧巴馬政府對華關係定位積極、高調。在競選期間,奧巴馬傾向於用“競爭者”描述中國。2007年4月,奧巴馬在民主黨初選的首次辯論中說,“他們(中國)既不是我們的敵人,也不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競爭者。”奧巴馬在《重振美國領導地位》稱:“我們與中國在某些領域中是競爭的,在某些領域中是合作的。我們最根本的挑戰是要建立一種關係來拓寬合作,同時在合作中增強我們的競爭能力。”2008年10月,奧巴馬在中國美國商會主辦的《中國簡報》上撰文稱,中美關係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成熟、廣泛的關係,但雙方的互信還不足以支撐兩國的長期合作,雙方對對方的長遠意圖存有疑慮。不過,奧巴馬當選總統及新政府任職以來,美對華關係定位明顯轉趨積極。2008年11月,奧巴馬總統在與胡錦濤主席通電話時表示,“在當今國際舞台上,美中關係是至關重要的關係,發展美中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也有利於世只。”2009年1月兩國元首再度通話,奧巴馬表示“美國政府願同中方共同努力,發展更加積極、更富有建設性的中美關係。對中美兩國而言,沒有比兩國關係更為重要的雙邊關係。”

  新任國務卿希拉里的表態同樣積極。早在2007年,希拉里曾在《21世紀的安全與機遇》一文中稱“中美關係將成為本世紀世只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2009年2月,她在美國亞洲協會演說中稱,“崛起的中國不是美國的敵手”,同時表示與中國維持“積極的合作關係”對“亞太及至世只都至關重要”。2009年4月,中美首腦倫敦峰會正式宣布,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以往美國政府換屆,中美關係總難走出“磨合期”怪圈,奧巴馬上任伊始,中美兩國即高調完成戰略定位,反映了雙方對對方戰略地位的認識日益成熟。

  其次,中美高層互動順暢,機制化互動進一步提升和擴大。奧巴馬出任總統以來,中美兩國元首已通過三次電話,實現一次正式會晤。兩國最高領導人間的頻繁互動,有助於增進兩國間的理解和互信,把握兩國關係發展的總體方向,強化兩國開展對話、交流與合作的政治意願。與此同時,中美機制化互動進一步發展。布什政府時期,中美兩國已建立60多個各類雙邊工作機制,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執法、科技、教育、能源、航空、氣候變化等各個領域,涉及從航空到反恐、從食品安全到防擴散等各種議題,對話層次從副總理級別、部長級直到工作級別的專業人員。

  奧巴馬政府執政以後,中美最高級別的戰略經濟對話能否存續一度受到質疑,但進一步提升中美對話層次的呼聲很快佔據主流。2009年2月,希拉里訪華,中美雙方就兩國建立新的高層對話機制達成原則性共識,從原來以“戰略經濟對話”為主軸,改為以“戰略與經濟對話”為框架,4月兩國元首倫敦會晤期間對此予以確認,並決定首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於今年7月下旬在華盛頓展開首輪對話。奧巴馬政府執政不到百日,中美兩國政府就對雙邊高層對話機制達成一致,體現了兩國政府對穩定和發展雙邊關係的高度重視。

  最後,謀求加強對華合作的意願強烈,對華合作議程進一步擴大。今年二月份,國務卿希拉里在亞洲協會演講時,曾用“同舟共濟”來描繪兩國當前的關係,意指面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中美兩國只有手合作,方能共度時艱。希拉里肯定中國在六方會談中的積極作用,強調從核安全到氣候變化,以及流行疾病等眾多領域面臨著共同挑戰。她尤其提到,要在清潔能源與環境保護領域致力於同中國建立“夥伴關係”。自克林頓政府時期使用的“中美戰略夥伴關係”被布什政府棄用以來,這是美國再次使用“夥伴關係”來表述中美在具體領域的合作。在北京訪問期間,希拉里在接受電台采訪時更是強調,“沒有中美兩國的合作和領導,要走出當前的經濟危機是不現實的;沒有中美兩國的合作,要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同樣是不現實的。”同樣,一向以強硬反華著稱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訪華期間不僅回避了她本人賴以起家的“人權大棒”,轉而力推中美能源與氣候合作。蓋特納在訪問過程中,則有意回避人民幣匯率問題,重申美國政府在能源、環保等領域內加強與中國合作的政策,尤其強調中美手共同走出經濟危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