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副局長開會打瞌睡丟官 仇和新政起爭議
  新年伊始,一向以“鐵腕”著稱的雲南昆明市委書記仇和的幾項改革措施,成爲大陸街談巷議的新議題。而近日昆明市某縣副局長因開會打瞌睡而被勒令辭職,更是顯現仇和吏治之嚴厲,引發極大爭議。當事官員因小過而被免職,冤是不冤?此事跳出了官員任免的正常程序,究竟是人治還是法治?“仇和旋風”以一己之力對抗中國官場積弊,是否有效?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第二頁:頭三把火轟動全國
中國看病“最不難最不貴” 拷問醫改理性
  在“看病難,看病貴”的民間共識下,廣州市衛生局副局長曾其毅最近在一個會議上稱“看病最不難最不貴是中國”,可謂一語驚人,輿論駡聲一片。但也有人認爲,曾其毅是以一種另類方式點明了中國醫療體制弊端,勇氣可嘉。然而,曾其毅還認爲“‘修’一個人一百多塊覺得貴,‘修’一個機器、換一個汽車零部件要幾千塊錢却沒人覺得貴,這是價值觀不對”。真是國人的價值觀不對,還是曾局長“看病最不貴是中國”的價值觀本身出了問題
反華勢力惡意糾纏 北京奧運不應政治化
  過去一年多來,對于西方頻頻借達爾富爾等問題抵制北京奧運的事件,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但當2008年2月中旬,類似事件集中爆發時,已讓人們意識到,在未來五個多月的時間內,北京奧運會還將面臨更多其他不可預見的阻力。現在,到了一直沉浸在奧運喜悅中的中國人一起對奧運政治化說“不”的時候了。而面對境外各種勢力借北京奧運興風作浪,中國該如何應對?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第二
科索沃獨立攪動世界 恐將激化美俄矛盾
  北京時間2月17日22時,在美歐等國的默許下,科索沃正式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科索沃獨立問題迅即升溫,一時間牽動世界各方神經,成爲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塞爾維亞總統當即表示永不承認,俄羅斯亦是堅决反對,而英法德意相繼承認,因此俄歐美之間的國際較量悄然展開。在曾經動蕩不安的歐洲巴爾幹半島上,僵持已久的科索沃問題正在考驗整個歐洲的穩定。僵局是平靜收場,還是會引爆“巴爾幹火藥桶”?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
力戰白色污染 “限塑令”能否封殺塑料袋
  中國國家標準委近日表示,塑料購物袋國家標準計劃3月份完成。事件緣起于一道“限塑令”——塑料購物袋將于今年6月1日起有償使用。“限塑令”初衷雖好,但能否如願執行?輿論認爲,百姓生活會受到多大影響、會否加重消費者負擔、商家與消費者如何分擔成本,以及塑料袋替代品等等問題,均是“限塑令”能否收到實效的關鍵。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第二頁:中國向白色污染宣戰 塑料袋免
衆志成城全國一盤棋 中國經受雪灾考驗
  50年不遇的罕見雨雪凍害襲擊中國南方地區,導致交通中斷、電力中斷,車輛滯留、旅客滯留,煤電告急、通信告急,引發海內外媒體的擔憂與關注。儘管如此,輿論認爲,在集全國之力抗灾中,中國經受住了考驗,向全世界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季 實) 第二頁:五十年罕見雪灾 顯現中國發展模式存弱點  第三頁:領導人身先士卒 暴風雪教會官員更愛人民   第四頁:無礙
暴雪頻繁交通癱瘓 春運危機考驗中國
  今年可謂是中國數十年來,民衆最難返鄉過春節的一年,其交通與能源系統遭遇了一場全面的暴風雪的襲擊——在春運客流高峰期,大雪和停電引發列車晚點,致使數十萬旅客滯留,中國春運正在展開一場真正的“雪戰”。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第二頁:春節回家路漫漫 五十年不遇大雪灾   第三頁:防寒機制有缺陷 壟斷體制應該負責   第四頁:取消五一黃金周 春運壓力陡然增加
許霆案發回重審 考驗中國司法公義
  銀行櫃員機出故障,打工仔許霆分171次取款17.5萬元,被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盜竊金融機構罪判處無期徒刑,引發大陸輿論關注。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貪“便宜”的許霆,面對ATM機漏洞的巨大誘惑,誰能百分之百保證他的道德經受得起考驗?面對社會危害性顯著輕微的許霆案,法院動用嚴刑峻法,此案經媒體曝光後,激起軒然大波。僅僅因爲17.5萬元,許霆就要失去終身自由,是否量刑過重,亦或有失公平?本社匯選有
漫游費聽證能否終結手機資費暴利時代?
  多年來備受質疑的大陸手機漫游費終于踏上破冰之旅,“降低移動電話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聽證會將于1月22日在北京召開。此次聽證會雖然挂出了“降價聽證會”的牌子,移動運營商也拿出了讓利于民的態度,但民衆希望的是漫游費“取消”而非“下調”,幷對公布的漫游費上限調整方案普遍不滿,而且就聽證會代表人選等問題存在諸多質疑。在此基礎之上,漫游費聽證會的意義還有多大,會否成爲一幕鬧劇?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
西豐“記者誹謗案” 縣官擅權何時休
  1月1日,北京《法制日報》社主辦的《法人》雜志刊發了記者朱文娜的報道《遼寧西豐:一場官商較量》。文章發表3天后,西豐縣公安局警察以朱文娜涉嫌誹謗罪爲由,携帶公安局立案文書和拘傳文書,到法制日報社內拘傳記者。此事件引發輿論極大反響,記者作報道是否構成誹謗罪?爲何“誹謗罪”多發生在“縣委書記”身上?面對短信民意以及負面報道,縣委書記們何以將公權力濫用到如此地步?具體到西豐這一樣本,之所以更加值得關
布托身亡現迷團 巴國亂局恐激化
  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反對派領袖前總理貝·布托遇刺身亡。慘案舉世矚目,布托之死給關注巴基斯坦局勢的人們留下一串疑問:她到底是如何身亡的?幕後凶手是誰?布托遇刺身亡對巴基斯坦國內局勢、對定于今年1月舉行的巴基斯坦議會選舉將産生何種影響?難道真的像輿論所指的那樣,巴基斯坦只能比以往更加依賴穆沙拉夫這樣的强人政治?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第二頁:鐵蝴
福田訪華 中日關係“春天來了”
  日本首相福田12月27日開始爲期4天的訪華行程。在去年安倍訪華的“破冰之旅”和今年溫家寶訪日的“融冰之旅”之後,中日關係由冬入春,逐漸轉暖升溫。海內外媒體均認爲,中日關係的春天已經到來,福田此次訪華有可能成爲象徵中日關係進入新局面的里程碑。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季 實)   第二頁:福田“迎春之旅” 中日關係譜寫新篇      第三頁:行程意味深長 中國之旅成果豐碩
調高個稅起征點 緣何民衆不領情?
  十届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近日就個人所得稅法進行第四次修改,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1600元人民幣升高到2000元,引起廣泛關注。輿論普遍認爲,此次修改是小幅調整還是整體改造,是零敲碎打還是另起爐灶,是讓利于民,還是著眼于稅收提高,值得認真思考。而從網絡民意調查來看,此次調整離民衆的預期顯然有很大差距,個稅起征點能否調整到一個更合乎民意的層面上?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房價拐點隱現 “只漲不跌”神話能否破滅
  近半年以來,關於中國“房價拐點”的爭論愈演愈烈,而隨著近期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房價開始鬆動、甚至明顯下跌,“拐點論”的腰板越來越硬。而且,居然連開發商也大談拐點到來,比如日前,王石談及珠三角樓市時,承認已出現拐點——這在開發商中是極其罕見的。樓市拐點是否真的到來?“只漲不跌”的神話能否就此打破?購房者持幣觀望就是最佳選擇嗎?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季 實)   第二頁
洪洞礦難驚天下 “官煤勾結”再釀苦果
  12月5日,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再次發生特大礦難,105名礦工遇難。導致這起事故擴大的重要原因竟是礦方遲遲沒有上報,礦長何以如此膽大妄爲?事發煤礦所有手續齊全,號稱“六證齊全”,“超産”、“超員”、“越層”均非一日之功,何以地方監管部門一直發現不了?礦難爲什麽屢次挑戰安監部門的權威?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第二頁:觸目驚心令人髮指 洪洞礦難細節驚人    
東莞荒唐禁猪令 治政不能罔顧民生
  12月5日《南方都市報》報道,廣東省東莞市日前作出决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市範圍內禁止養猪。據稱,東莞市現有75萬頭生猪帶來的污染排放量,相當于450萬人口的污染排放量,要新建一座日處理13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才能有效淨化處理。“禁猪令”一經發布,輿論嘩然,典型的因噎廢食的土政策何以能出臺?“禁猪令”依據的數字不堪一駁,如此荒唐的“禁猪理由”何以能大行其道?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
小鷹號風波塵埃落定 中美交往是非有公論
  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艦隊在美國感恩節之前,爲了進入香港過節而與中國鬧得頗不愉快。在美國和中國整體關係呈現友好情况之下,此一帶有雙方角力意味的意外事件很受各方關注。海外媒體認爲,這是香港回歸以後北京首次拒絕美國航母進港,也是中美之間自2001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場外交風波。中國對小鷹號航母先拒後放,釋放多重政治訊息,對美方沒完沒了利用台獨、疆獨、藏獨問題刺激中國,進行强硬回擊,體現了“軟硬幷舉,奪
股市震蕩五千點 未來是牛是熊牽動衆人心
  近期,中國股市大牛行情陡然逆轉,從6124點開始,不到四周的時間,股指下挫將近900點,人們甚至擔心2001年6月2245點的牛熊轉換之事重演。調查顯示,約70%的股民沒有賺到錢,使投資者對A股疑慮重重:牛市行情還在嗎?股市巨幅震蕩,中國石油就是罪魁禍首嗎?成千上萬被套牢的股民望眼欲穿,不斷放陰的中石油何時才能迎來觸底反彈?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季 實)   第二頁
薩科齊北京之旅 中德中法關係冰火兩重天
  11月25日至27日,法國總統薩科齊訪問中國,這是其自今年5月7日當選總統以來首度訪華,也是其對亞洲的第一次出訪。薩科齊此行不僅證明了中法關係活力,而且使其對華政策明朗化。對于薩科齊此行的意義和影響,海內外輿論高度關注的是,在希拉克總統當政時處于“蜜月期”的中法關係,究竟會走向何方?中方厚待薩科齊,是不是對德國總理默克爾執意會晤達賴的外交“報復”?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孕婦之死震驚社會 愚昧殺人還是制度殺人?
  11月21日,一名湖南籍男子肖志軍因爲拒絕簽字做剖腹産手術導致22歲的懷孕妻子母子雙亡,在中國社會引起巨大反響,有關“一個人的生命不能像這起事件一樣完全取决于另外一個人的簽字”、“特殊情况下醫院是否應該忽略法律限制勇于救死扶傷”、“現行醫療法律制度是否存在設計硬傷”等話題引發激烈討論。兩條人命在30多名醫護人員衆目睽睽之下消亡,肇因是自私,是貧窮,是愚昧,是緊張的醫患關係,還是僵化的制度?本社
   共4275條﹐第182/214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