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日前,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數據。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5.94萬億美元,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其中,出口和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為14.2%和10.6%,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和第二。在世界經濟艱難復甦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表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
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持續釋放積極信號,為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提供了寶貴的確定性。3月份反映出口、進口訂單增加的企業比重均較上月明顯提升,預計二季度我國進出口將持續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長通道。
產業鏈韌性和產業體系配套完備的優勢,是決定我國貿易強國地位的產業基礎。2023年,我國進出口中間品25.53萬億元,占整體進出口總值的61.1%,體現了我國以實際行動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的大國擔當。一方面,我國為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順暢運行提供廣泛的中間品。2023年,我國出口中間品11.24萬億元,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7.3%,滿足了全球不同地區的產業發展需要,深入參與了國際分工、全球價值鏈增值過程。另一方面,擴大進口中間品,有力保障了國內的生產供應,並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市場。2023年,我國進口中間品14.29萬億元,占我國進口總值的79.4%,為滿足國內生產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表明“中國製造”地位穩固。
總量回升、占比穩定的同時,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比重上升,顯示我國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勁動力。一方面,我國貿易產品結構持續改善,質量不斷提高。高端機床、航空航天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增長加速,中國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39萬億元,增長6.8%,占出口總值的59.2%。另一方面,面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歷史機遇,我國不斷形成新的比較優勢。人力資本紅利不斷釋放,跨境電商、小批量和定制型產品、“新三樣”成為外貿增長亮點。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我國正向著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環節邁進。
從微觀主體表現來看,企業獲得感顯著上升。民營企業外貿增長較快,主體活力競相迸發。一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5.53萬億元,增長10.7%,占進出口總值的54.3%。這樣的成績,來自企業在我國制度型開放中獲得的實實在在的實惠。一季度,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項下享惠進口246.9億元,涉及稅款減讓6.7億元,分別增長35.3%、38.7%,惠及企業4320家。去年中國出口的自主品牌產品中,66.4%的產品由民營企業生產,民營企業的回暖上升促進了品牌建設管理,顯著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與全球發展趨勢相同,我國服務貿易積極向好。近10年,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全球跨境服務貿易年均增速是同期貨物貿易增速的1.5倍,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提升至22%,貿易增長點正轉向服務貿易。我國也在積極布局相關領域,並已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65754.3億元,增長10%。今年1至2月份,我國服務貿易繼續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22.8%,實現“開門紅”。
貿易地位的穩固和貿易形勢的持續好轉,讓全球商界看到廣闊機遇,堅定了外資對中國的信心。近期,中國美國商會、中國德國商會分別發布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企業計劃增加對華投資。亞開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外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預期。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逆全球化浪潮、貿易摩擦問題、地緣政治風險仍存在。因此,我們要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有利於市場配置跨境資源的制度環境,深化同各貿易夥伴密切合作,努力為全球貿易復甦作出新的積極貢獻,為國內新質生產力發展贏得更加穩定有利的外部環境。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