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論壇舉辦期間,與會嘉賓前往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實地考察。(圖: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近日,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主辦的“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行。論壇以“民心相通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與會嘉賓圍繞“民心相通與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科技創新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展開對話交流。
造福更多民眾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指出,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邁向新的金色十年的開局之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對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提出明確要求。
丁仲禮強調,要積極發揮留學人員融通中外的比較優勢和聯繫廣泛的橋梁紐帶作用,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廣泛匯聚智慧力量。“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將弘揚留學報國光榮傳統與絲路精神有機結合,努力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踐行者;矢志創新創造,努力做推動科技創新的貢獻者;講好共建‘一帶一路’的故事,努力做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推動者。歐美同學會將進一步發揮留學報國人才庫、建言獻策智囊團、民間外交生力軍作用,在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更大作用,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美好未來。”
“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這是廣西獨特區位優勢的生動寫照。
在中越德天瀑布跨境旅遊合作區,中國對越南整團出入境遊客實施免采指紋、免蓋驗訖章、免填入境卡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在友誼關口岸,滿載貨物的跨境車輛往來不斷,智慧口岸建設如火如荼,跨境經貿發展正朝著智能化、無人化方向快速邁進……
與會嘉賓表示,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新業態蓬勃發展,正帶動青年就業、跨境物流、民心相通煥發出新的活力。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廣西成為面向東盟開放前沿和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銜接的開放門戶,為助力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促進中外合作注入更多動力。
“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全國政協委員、德邁國際產業集團董事長施乾平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十多年來,一大批標誌性工程建成投用,許多“小而美”民生項目落地生根,共建“一帶一路”成為一條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
“參與共建一些‘小而美’民生項目,也是促進民心相通非常有效的途徑,比如清潔水、鄉間路、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我們可以幫助當地建設更多‘幸福路’‘連心橋’‘發展帶’,增加當地百姓的就業,改善當地生活環境,鋪就通民心、達民意、惠民生的陽光大道。”施乾平說。
泰國正大集團副總裁黃偉偉分享了企業在“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中的實踐:“我們所做的事情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利於投資所在國,利於投資所在國的人民,最後才利於企業本身,如此才能確保發展的可持續。”他說。
深入開展人文交流
早在2000多年前,廣西北海的合浦就成為了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如今,廣西積極架設促進民心相通的橋梁,這裡不僅是中國著名僑鄉,也是全國招收東盟國家留學生最多的省區之一。
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原副議長、交通部原部長翁詩傑表示,中國與東盟更多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帶動社會文化互動的新元素正在不斷湧現,應該因地制宜,更為深入地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互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如今的文明互鑒出現了新形態,數字化和新技術帶來新的交流方式,創造了新前景、新空間、新可能,具有一定的滲透力和強連接,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增長點。
在“民心相通與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平行論壇上,緬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伍慶祥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促進中國—東盟之間民心相通,可以考慮加強建設中國—東盟知識共同體,從而加強建設中國—東盟自主知識體系和自主話語體系,讓雙方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究和對話來認識彼此。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