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顧祖華:交流,是兩岸關係的潤滑劑!

2024-12-16 00:26:06
顧祖華
  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作者 顧祖華)日前的研討會,幾個年輕人取名叫“智匯”工作坊,說智匯諧音就是“智慧”。剛才發現我們的會場就設在“匯知樓”內,這個巧合非常有象徵意義。智慧每個人都有,但那可能是分散的、零碎的、個體的,而我們這個工作坊的研討、交流恰恰是要把這些分散的、零碎的、在個體身上的智慧匯集到一起。通過研討和交流,吹走掩蓋在兩岸關係上的浮沙。

  勿庸諱言,由於民進黨執政以來拒不承認體現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特別是賴清德更是把兩岸定位於“國與國”的關係,導致兩岸關係發展遇到嚴重障礙,甚至,兩岸和平的前景也正在遭到破壞。兩岸關係的負面效應已經滲透到兩岸關係的方方面面。它影響到兩岸的人員往來,兩岸的交流活動,兩岸的經濟互動及產業融合。

  從大家提交的論文看,兩岸青年學者都擔憂兩岸負面情緒累積的敵意,都擔憂美國下任總統特朗普的經濟外交政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負面影響,都擔擾島內“去中國化”教育下培養的青年人不認大陸是一家人。內容非常豐富,分析非常精闢,看得出大家作了精心準備。

  我們當然不能指望這一個交流活動就找到兩岸關係的解決之道,但交流研討會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兩岸關係如當前這般走下去的危害,促使我們思考用什麼方式來改善兩岸關係,這個研討交流一定能吹起兩岸關係正向發展的漣漪。

  所以,兩岸關係越嚴竣,兩岸的各項交流越不能停。交流就是一個匯智的過程,它可以表達立場、表達情感,憂慮、善意乃至不滿,經過交流的積澱、篩選、碰撞,可以達到互相理解、去偽存真、求同存異的目的。可以這麼說,交流不一定能導向和平,但和平之路肯定需要交流之手去鋪墊。

  然而,非常遺憾的是,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設置了很多障礙。前幾天,大陸高校學生訪問團到台灣交流,兩岸青年人在一起非常融洽。但是,因為一句“中國台北隊”,“綠營”媒體、網紅、民意代表欣起一波波攻擊潮,甚至,陸委會都大陣腳出來說要注記這個大陸學生以後不能來台灣,要處罰邀請單位馬英九基金會。更可笑的是,大陸一個網民的“唐僧進盤絲洞”,連蔡英文都出來說女生性別不應該被特別定義。大陸有幾億網民,每天比這個更搞笑的“梗”層出不窮,如這麼上綱上線,就沒法說話了。

  我前幾年曾經寫過一篇評論,呼籲大陸各界對台灣青年人特別是學生稱大陸為中國不要太介意。我說台灣歷經幾次教改,教科書和老師教給他們的,就是稱大陸為中國,他們不可能一進大陸就能改過來,對他們來說,稱大陸為中國是一個習慣性認知,並不是惡意,更不是“台獨”。我想復旦這個學生也是一種習慣性認知而已,沒有什麼惡意。民進黨各界這麼興師動眾,就是內心抗拒兩岸交流、害怕兩岸年輕人在一起,戳破民進黨的資訊繭房,更想籍機阻斷兩岸交流。

  現在,民進黨當局將兩岸正常的交流活動都汙名為“統戰”。日前台灣的“內政部”說島內有宮廟配合大陸進行統戰活動。這是繼賴清德告誡宮廟“不要被大陸拐了去”後又一次對兩岸宗教交流的警戒,兩岸交流已經籠罩在“綠色恐怖”之中。

  兩岸交流發生的插曲說明,兩岸不能少了交流。越不交流就越不理解,越不理解就越沒有情感,越沒有感情敵意就越容易累積。兩岸複雜的關係中有許多傷疤,有的傷疤掩藏著複雜的情感是不能揭的。如果有人畜意要加以政治利用,更會造成兩岸關係的波瀾。

  交流,是兩岸關係的潤滑劑,阻斷交流就是破壞兩岸關係,就是要把兩岸推向對立。大陸一直敞開大門搞交流,希望台灣來的朋友們回去後也要不畏浮雲,呼籲、推動兩岸交流。

  (作者:顧祖華,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會長。此文是在“兩岸智匯工作坊”的演講)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