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實名網評

網評:“精進不休”獎學金帶來的啓示

2024-11-18 17:23:35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網評:“精進不休”獎學金帶來的啓示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章清

  “我想獎勵那些暫時落後但堅忍不拔,仍然堅持為目標不斷努力、追求進步的同學。”近日,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一名畢業生捐出3萬元,在華西臨床醫學院設立“精進不休”獎學金,專門獎給“後進生”。與一般將獎學金授予品學兼優學生的做法不同,這個“精進不休”獎專門授予成績排名在25%之後的同學,每年資助6名學生,每名學生獎勵1000元。

  教育的本質在於促進每一個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設立“精進不休”獎學金,是對“後進生”群體的一次深情擁抱,它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在學習的道路上,沒有絕對的勝者與敗者,只有不斷前行的探索者與奮鬥者。也許,過去的努力沒有在短時間內看到結果,但未來依舊值得期許與激勵。

  近年來,主張“以能力和努力程度來分配資源”的優績主義從社會生活領域向教育領域蔓延,“擇優錄取”“能者多勞”的觀念成為教育機制的一條內在邏輯,深深影響著社會的整體教育理念,也在教育機制的運行中不斷被制度化。“慢”就意味著天賦有限,意味著無法獲得更好資源。但無法常勝的焦慮其實不僅體現在所謂的“差學生”身上,更籠罩在“好學生”身上。更為吊詭的是,一元化的評價標准往往在教育這個漫長的過程結束後就改變了。一旦踏入社會,即便是優等生也開始感受到世界的參差。只遵循優績主義導向,注重學術成績和表現,忽視心理健康的養成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踏入社會後不免會產生心理落差。

  當然,在歷史進程中,優績主義曾經對激發個體潛能、促進階層流動等起到很大作用,并不完全應該作為被批判的對象。但給成功者以尊重,給普通人以尊嚴和鼓勵,倡導并維護價值的多樣性仍然是我們需要恪守的准則。

  教育是一項特別需要堅持長期主義理念的事業。在優績主義的影響下,很多學校、老師只把目光集中在頭部的學生上,因為他們是能為提升學校升學率、名校率作出貢獻的人。作為一名初中生的家長,筆者不止一次聽到一些學校花大力氣為優等生開學業上的“小灶”,對班級排名靠後的孩子放任自流,這樣的做法難言公平,更缺少長遠眼光。

  “後進生”并非永遠落後、無法進步,而是在學習、行為或心理等方面暫時處於劣勢狀態,因此也是需要給予更多關注和幫助的學生群體。他們或許因為基礎薄弱、方法不當、動力不足、環境不利等原因,暫時未能跟上集體的步伐,他們更需要有正反饋機制推動前進。諸如“精進不休”獎學金,或者是表揚、鼓勵等,甚至僅僅是被看到,都能打破“後進生”學習被邊緣化、努力被漠視的惡性循環,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進步。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