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萃大觀

科大KH EMBA十二度居全球第一

2025-01-08 12:43:19
許佳龍(右)、區敏儀解釋課程特色與成功因素。香港文匯報
來自KH EMBA網絡的6個校區170多名高級行政人員於去年12月在香港上課。KH EMBA Fb圖片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香港文匯報報導,高等教育是促進人才及經濟發展的支柱,作為全球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香港正在全力推進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積極打造並向世界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這當然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有雄厚的世界一流院校實力支持。

  除了英美等傳統高等教育優勢地區外,近年亞洲各地正把握著崛起勢頭,躋身國際領先群體。憑藉背靠祖國的優勢,香港高等院校積極發揮所長,在多個領域上表現出色,在全球範圍登頂榮膺世界第一。

  追訪香港於世界大學排名位列榜首的各項課程、學科以及研究學者等,引領讀者全方位深入認識香港高教的“世一”表現,瞭解幸福就在身邊的同時,並為未來發展帶來啟示。

  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在致力鞏固及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等八大中心的過程中,積極推出各式各樣“搶人才”措施,而一門世界級課程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由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Kellogg)管理學院合辦的凱洛格——港科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KH EMBA),於英國《金融時報》EMBA課程百強榜中12度獲評選為全球第一。香港文匯報近日專訪了港科大商學院負責人,講解課程長期穩居全球領先所代表的意義,反映了學院具備開辦“世一”課程的能力與質素,有助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全球優秀學生來港讀書,更有不少各地精英人才因此機緣決定留港發展事業,對推進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及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EMBA課程排名榜根據課程質量、院校研究實力及校友成就等超過15項全面指標作出評核,包括衡量校友自畢業3年以來在事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2023年排名中,KH EMBA的畢業生在全球一百個頂尖EMBA課程中脫穎而出,平均年薪高達652,326美元,即逾500萬港元,較第二名的課程畢業生多出超過10萬美元;他們在就讀課程前的收入與目前的薪資相比,平均增長了89%;該課程獲得畢業生的高度評價,總體滿意度在滿分10分中獲得高達9.64分。

  港科大商學院署理院長許佳龍和KH EMBA課程主任區敏儀向香港文匯報解釋了課程特色與成功因素、學院努力以及未來展望等。許佳龍表示,自該排名於2001年推出以來,KH EMBA課程已取得了12次“世一”,屬高等教育界極少數能長期領先的佳績,對香港意義重大,而比排名更加重要的,是體現了多種價值。

  東西合作網絡 勝常春藤聯盟

  首先,KH EMBA是一個由亞洲地區的大學所辦、可以做到世界頂尖前列的課程,一改以往東方國家或地區予人教育發展相對緩慢、不及西方世界厲害的印象。同時,這也展現出合作的重要性:KH EMBA是合辦課程,因此可以透過凱洛格管理學院將合作網絡擴闊到該學院其他的夥伴,例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以及加拿大和德國的院校,形成一個廣闊的平台去為學生提供更多不同學習機會,以及讓他們接觸多元化觀點、不同文化與知識。這也說明了,為什麼KH EMBA可以“輾壓”美國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大學中所有擁有過百年歷史的知名商學院,“合作性在這個課程中極致地體現出來。”

  價廉物美 增教育樞紐競爭力

  最重要的是,許佳龍強調,KH EMBA顯示出學院的辦學能力和質素,“將整個香港的品牌打造了出來,證明香港是可以做到一些世界前列水準的教育課程,這對於吸引外地學生自然事半功倍。”如此,可以很容易讓同學們見識到,原來在香港讀書都有一樣高的質素,而且在地理位置、距離上不需要遠涉千里到西方國家讀書,再加上在香港讀書的生活成本比起西方相對便宜,“當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去獲取同樣質素的教學,對於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絕對有正面幫助。”

  他笑說,很多人以為EMBA學費很貴,尤其是“世一”EMBA,但是事實上KH EMBA的學費相比美國大部分同類課程都要便宜,“所以同學們來到香港讀書的話,性價比絕對是甚高的。”

  KH EMBA

  畢業生平均年薪:652,326美元

  畢業生總體滿意度:9.64分(10分滿分)

  課程重視多元化 不拘一格育人才

  長踞領導全球的“世一”位置,KH EMBA課程除了匯聚優秀頂尖的師資、歷史悠久的教學經驗與文化知識,以及資深的學員質素之外,區敏儀表示,多元化(diversity)和“高影響,低自我”(high-impact, low-ego)的文化價值更是課程獨特之處。

  國籍行業背景多樣 多角度明辨思考

  多元化特點除了表現在來自不同地域教師的資歷和經驗,為課程帶來宏觀視野之外,學生在年齡、國籍、男女比例、行業界別及履歷背景等都非常多元化。

  區敏儀解釋,如果課程有六成學生都是來自相同的地方和界別,那麼大家的學習氛圍、應對個案的想法就會比較接近和單一。相反,在經過精挑細選下,今年KH EMBA一班42人來自16個不同國家及地區、21個不同行業界別,即使數量最多的香港和內地學生也只佔四成,其他分別來自越南、泰國、新加坡、俄羅斯、土耳其及巴西等。

  許佳龍補充,很多人有一個印象是,香港既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修讀EMBA的大部分自然都是來自金融界別,“我們的課程正正顯示出,事實並非如此。”

  事實上,該課程的學生有醫生、律師、演員及運動員等不同行業背景,“我們的課程可以提供多元化選擇,並不是純粹只培養金融行業的精英。”

  區敏儀分析,這樣一個高度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在現時工作環境全球化的情況下,有機會接觸不同文化,從而發展出良好的明辨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同時,優秀的學生也吸引許多資深教師爭相任教,因為他們也可以從學生身上獲益良多,並在學生群中產生良好口碑,“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影響。”

  不講“階級”高低 鼓勵分享失敗

  區敏儀強調,KH EMBA注重“高影響,低自我”的軟技巧,特別重視學生要保持謙虛的態度,有別於學生在課堂以外,講求表現、突出自己富競爭性的商業社會或工作環境,該課程講求不論職級地位都要“回歸基本步”,做回一個虛心學習的學生。

  她舉例說,課程不會公布誰在考試或功課中獲得最高分,同時會把學生分成小組,鼓勵他們不要覺得尷尬、“怕醜”或失禮,勇於分享自己曾經犯下的錯失、失敗的經驗和不足之處,讓學生可以互相學習。

  “香港品牌”潛力大 謀發展事半功倍

  一門“世一”課程除了吸引頂尖學生來港讀書,更加深他們對香港的認知從而決定留港發展事業。區敏儀在訪問中分享了3個令人鼓舞的學生例子:

  一名法國學生是巴黎藍帶廚藝學校(Le Cordon Bleu)負責亞太區課程的副總裁,出身廚藝世家的他對家族生意的整體運作不太熟悉,於是選擇到科大修讀KH EMBA,畢業後決定留港成立亞太區總部。

  畢業後留港置業創業

  一位加拿大籍華人本身在新加坡擔任Google公司的總經理,來港修讀課程後,十分滿意香港的生活及工作環境,於是去年向公司申請轉任香港區的總經理,起初只是打算工作一兩年後就回加拿大,但後來愛上香港,更毅然與太太在香港置業長期居住。

  一名美國學生因為該課程的緣故,決定留港讀書並成立自己的公司從事生物科技研發。

  區敏儀表示,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到,香港這個國際化的品牌有很大潛力和吸引力,讓世界各地學生來到讀書,而透過對香港更多的接觸和瞭解,會發覺香港是一個很值得留下,並且令事業發展事半功倍的地方。

  許佳龍強調,香港若要打造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就不應純粹以學術能力作為比較標準,多元文化、視野、溝通和經驗的互相學習也十分重要,因此不可以只是招收單一國家或地區的學生,“我們必須吸收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學生,融合一起才可以把整個香港的教育水平提升。”

  他以美國為例,其教育產業的成功最主要原因就是無遠弗屆地吸納世界各地學生,有時候政府或院校甚至“貼錢”予學生讀書,“這一點香港也需要注意,不要純粹想藉著招收非本地生來賺錢,相反有時需要確實投放資源去吸引他們,他們來到會幫助到本地學生的質素提升。”

  許佳龍表示,KH EMBA課程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其超過一半學生都不是居住在香港,形容為不是一個regional(區域性)課程,而是高度國際性的課程,“這也是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希望藉此讓社會看見,這樣可以很大力度地提升教育質素。”

  疫情導致“延畢” 課程未能蟬聯

  2024年的《金融時報》EMBA課程排名於早前發布,KH EMBA竟然榜上無名,原來是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

  區敏儀解釋,該排名的評核標準之一,是要訪問學生在畢業後3年的事業發展,然而3年前正值新冠疫情期間,在出入境受限制下,受影響的班級集體選擇延遲他們的學習,暫停課程一年,致使其在2021年沒有畢業生,自然也就無法在3年後的今年有相應的畢業生提供相關數據資訊,因而沒有參加2024年的排名。

  許佳龍笑說,前述所有關於該課程的優點,在疫情期間都變成了缺點:由於大部分的學生都要“飛”到香港上課,無奈當時香港是全世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地方之一,“唔入得又唔出得”,而網課既有時差的不便,亦不符合課程重視面對面交流分享的原則,所以無法繼續進行課程。

  教學方式求變 多參訪前沿企業

  那麼,學院有什麼大計去進一步提升課程質素,在未來重奪“世一”之位?許佳龍透露,除了會繼續以往一貫的做法,他們還會不斷構思如何為學生持續增值,希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能力、見識、視野以及應變能力,以應對現時變化中的世界形勢。他舉例說,學院團隊留意到,現時環球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愈來愈趨向多邊性,“世界愈來愈分化”,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會側重於這一點,注入更多新的相關內容,讓學生作好準備應對多邊市場和多邊環境。

  隨著人工智能(AI)及各種先進科技的出現,許佳龍表示,現時的學習形式已漸漸變得多元化,不再是純粹簡單的“老師講,學生聽”,而是要走出課堂去看別人怎樣做,因此自新冠疫情後的兩三年間,團隊不斷為課程注入新元素,包括帶學生參訪前沿企業,見識最新的科技發展、管理架構和新思維,“讓同學見到一些與傳統課堂知識、書本知識甚至研究知識不同的新做法。”

  課程亦會帶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許佳龍表示,這類實地考察不再簡單地只到訪個別公司,而是整個地區性的考察,例如考察一些新興地區市場的經濟發展動力,瞭解當地的人民文化質素如何影響商業發展方向,以及所作的選擇會有什麼影響等,“這種親身體驗對於將來學生進一步發展個人事業和開拓生意版圖,絕對會有更正面的幫助。”
科大校長葉玉如(前排左四)、許佳龍(前排左五)及區敏儀(前排左三)與學生們慶祝課程12度排名世界第一的佳績。科大圖片
多元化課程讓學員獲得寶貴的學習體驗和建立全球聯繫。KH EMBA Fb圖片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