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導報

史金夢:以音樂為媒 促融合發展

2024-11-19 00:30:18
第十屆中華文化論壇現場(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實習記者 李婷萱)沈陽音樂學院音樂舞蹈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史金夢日前在第十屆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觀點稱,加強兩岸傳統音樂交流,不僅有助於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更能促進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為兩岸命運共同體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兩岸政治穩定、經濟合作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紐帶。

  史金夢表示,傳統音樂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類繁多,覆蓋了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宗教音樂等,承載著兩岸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情感表達和價值觀念。加強兩岸傳統音樂交流,在傳承文化、溝通情感、凝聚共識等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

  史金夢指出,當前兩岸傳統音樂交流面臨多重挑戰。首先,政治因素仍是影響兩岸傳統音樂交流的重要障礙。台灣地區的政策變化會直接影響文化項目的實施與交流平台的建設,造成交流活動的中斷或減弱。同時,信息不對稱限制了兩岸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創新與合作。其次,文化認同的差異也是一種挑戰。兩岸在歷史、教育背景上的差異,可能導致對共同文化遺產的不同解讀與再創造。在此背景下,傳統音樂共通的文化價值和表現形式,成為促進交流的關鍵。同時,社會輿論和輿論媒體的影響不可忽視。部分台灣輿論環境中存在對大陸文化的誤解,為兩岸的交流設置了隱形障礙,使得一些重要的文化活動受到抑制。

  同時,兩岸傳統音樂交流也存在各種機遇,史金夢表示,隨著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線創作與合作的平台不斷增多,藝術家可以跨越地理限制,通過互聯網直接互動,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享。例如,多媒體藝術展覽和線上藝術節的興起,使得兩岸藝術家得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借助虛擬市場展示作品、交流經驗。隨著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深入,在年輕一代藝術家的參與下,文化創新的氣息日益濃厚。台灣的年輕藝術家對大陸市場與文化生態的探索,為兩岸的傳統音樂交流增添了活力,同時帶來新的表現手法與藝術形式的融合。

  談及加強傳統音樂交流的途徑,史金夢認為,一方面,定期舉辦“傳統音樂周”或“傳統音樂文化節”,每年選定特定的城市為主辦單位,圍繞兩岸傳統音樂主題,安排相關藝術表演、展覽和研討會;另一方面,可以組織“傳統音樂交流團”,定期派遣藝術家、學者雙方互訪,開展定期的交流;此外,加強與文化機構、院校的合作,通過傳統音樂交流活動,推動兩岸青年藝術家的合作與交流。可設立“交流獎學金”,鼓勵對方學生赴對岸深造,推動兩岸年輕一代的相互學習與合作。

  史金夢強調,兩岸傳統音樂交流是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有效途徑,以此增進相 互理解與尊重,實現文化契合與價值認同。兩岸應加強傳統音樂界人士的互動交流,鼓勵藝術創作與合作,推動傳統音樂活動的常態化與多樣化。在政策層面,兩岸應形成合力,打造傳統音樂交流綠色通道,推動一系列文化共享政策落地實施,以政策扶持與資金保障激勵傳統音樂創作的活力,增強文化交流的可持續性。

  本屆中華文化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協辦。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