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數據

中評數據:香港一簽多行重啟 提振消費信心

2025-01-05 00:12:39
圖1 自2017年以來訪港旅客總人次與內地訪港旅客人次按年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香港社交媒體最關注的造成本地消費疲軟的幾大主要因素(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2024年1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由2024年12月1日起,深圳市戶籍居民和居住證持有人可以辦理赴港旅遊“一簽多行”,一年內不限次數入境香港。這是“一簽多行”政策自2015年暫停以來時隔逾9年再度恢復,而且合資格人群由深圳戶籍居民延展至包括非深圳戶籍居民。截至發稿日,“一簽多行”雖重啟僅半月左右,但在增加訪港旅客方面已展現出顯著成效,政策落實首周已錄得近89萬入境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高約14%,對零售、餐飲、旅遊等服務行業皆產生正面輻射影響。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分析香港社交媒體數據以及官方機構統計數字後得出結論:在當前香港經濟復甦的關鍵期,主流輿論肯定並樂見“一簽多行”對本地消費產生的提振作用,對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悲觀情緒也由此有所緩解。儘管香港社會對“一簽多行”的反應整體相對正面,但也有聲音擔憂其對旅客量增長的刺激效應能否延續,以及可能對本地民生所產生的負外部性,需要特區政府持續予以檢視並及時完善政策。

  如圖1所示,自2023年初,香港全面恢復對外通關以來,訪港旅客尤其是內地訪港旅客人次迅速回升。不過,截至2024年10月,2024年入境旅客人次也僅為2018年最高峰同期時(2018年1月至10月)的7成左右,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也拖累本地消費復甦未如預期。

  結合圖2可知,在香港社交媒體備受熱議的造成本地消費疲軟的原因中,“訪港旅客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一項關注度高踞第二,其與排名第一的“香港市民外遊成風”兩者的關注度加總,已佔據了整體逾8成的份額。因此,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在透過“夜繽紛”等搞旺經濟活動吸引本地居民留港消費之余,也持續與中央及各內地省市政府溝通,爭取不斷放寬及便利內地居民赴港旅遊,聚焦從內地這一最大訪港旅客來源地入手,以進一步打開口子。

  由圖3可見,從去年底開始,香港社會已開始醞釀恢復深圳“一簽多行”的論調,以政商界為主的聲音皆認為“一簽多行”能有力提振本地消費,支持香港度過當前經濟復甦的關鍵期。今年10月,特區政府也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已向中央提出重啟深圳“一簽多行”與擴大“一周一行”試點城市範圍等請求。而距此僅一個多月後,中央即重新出台深圳居民赴港遊“一簽多行”的簽注政策,可謂有力回應了香港社會的相關訴求,也拉動社交媒體涉恢復深圳“一簽多行”的討論熱度直線飆升,該議題的聲量與關注度更在12月“一簽多行”正式重啟時達至近兩年來的最高峰值。

  據圖4可見,與2024年起實施的其他3項放寬或便利內地旅客赴港遊措施比較,恢復深圳“一簽多行”的關注度大幅領先,反映香港市民對“一簽多行”所能發揮的政策成效抱有很高的期待,認為其較此前的多項措施更能吸引內地旅客來港,將是一劑能有力拉動本地消費的特效強心針。

  而事實上,截至目前所錄得的內地訪港旅客入境數據,也與香港社會此前的預期基本吻合。從圖5可見,與“一簽多行”實施前的11月中下旬數據作對比,自12月初以來,內地訪港旅客入境人次的日均增長百分比高達9.9%;在12月14日“一簽多行”重啟的第二個周六,內地訪港旅客更高達161,075人次,較11月周末平均每日數字高42.7%。

  香港主流輿論普遍感受到“一簽多行”立竿見影的政策成效,這在從事消費性服務業的香港市民群體間表現尤為明顯。如圖6所示,在受“一簽多行”重啟影響較大的行業中,零售與餐飲業在社交媒體所引發的關注度最高,這是因為此兩者與“一簽多行”主要針對的自由行客源之間綑綁較為緊密。有零售業從業者反映,自“一簽多行”實施以來,明顯感到街上人流量較以往變多,有信心能在12月的傳統旅遊旺季,依託“一簽多行”的政策紅利實現滿意的業績增長。此外,也有多家餐廳老闆表示,在“一簽多行”重推的首個周末,已錄得較此前大漲一至兩成的亮眼營業額,期待接下來隨著更多內地居民完成簽注手續辦理,整個餐飲行業將進一步被盤活。

  由圖7可知,過去幾個月以來,出於對消費復甦步伐未如預期的擔憂,香港社交媒體對本地消費前景的悲觀預期指數曾一度升勢迅猛。但相關曲線的消極走勢至今年12月“一簽多行”實施後被及時扭轉,“一簽多行”近期對服務業市道所帶來的強勁支持,起到了安撫香港市民焦慮情緒的穩定人心作用,也令社交媒體對本地消費的悲觀預期在今年第四季度錄得大幅減退。

  在現在這個時間點重推“一簽多行”,不僅起到了穩固香港市民對本地經濟信心的正面影響,也符合近年來兩地居民希望持續深化融合的民意發展趨勢。據圖8所示,自香港社會“由亂入治”以來,社交媒體涉兩地往來討論的正面輿情佔比持續上升,與之對應的則是負面輿情佔比不斷下滑。當前恢復“一簽多行”的背景,已完全迥異於該政策在2015年被叫停時兩地矛盾較為對立的狀態,無論是香港市民或內地居民,其普遍能從“一簽多行”政策中體會到利大於弊的獲得感。

  雖然香港社會對“一簽多行”的觀感整體向好,但社交媒體仍有聲音關注該政策可能引發的負效應。從圖9可見,香港市民所擔心的憂慮點,主要圍繞“一簽多行”或帶來的超載旅客量、以及可能由此衍生的水貨客問題。在以往水貨客的重災區上水,有街坊表示暫時對“一簽多行”會否誘發水貨客重臨持觀望態度,但直言不想再經歷以往水貨客猖獗時所帶來的生活不便,指當時不僅買不到廁紙、奶粉等普通日用品,很多民生小店也改為迎合遊客的單一藥房,更只能無力忍受因水貨客搶購物資而被哄抬的物價。不過,也有不少街坊指出,不能一刀切只看到“一簽多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認為更多內地旅客到來無疑能帶旺當區經濟,稱至今仍對上水在疫情期間的冷清景象感到心有餘悸;表示只要不造成過度旅遊、超出本地社區的旅客承載量,都傾向歡迎“一簽多行”政策的重新落實。

  “一簽多行”的重啟暫時雖尚算順利,但如圖10所示,香港社交媒體已有部分網民,開始討論如何將其進一步完善、發揮更大經濟效益的配套措施。較多觀點表示,特區政府未來若考慮擴大“一周一行”的內地試點城市範圍,那很有必要在當前的“一簽多行”實踐中持續提升旅客接待能力(關注度佔比33%),在各項硬件與軟件設施中為日後更多內地旅客來港做好準備。其次,也有部分輿論認為特區政府需認真評估“一簽多行”在特定節日或大型表演活動期間可能帶來的旅客量驟升,並及時研判緊急應變方案避免出現混亂(關注度佔比30%),不少網民對特區政府近期與深圳方面商討在除夕夜延長羅湖、深圳灣等口岸開放時間的安排表示肯定。此外,一些聲音認為“一簽多行”固然能肉眼可見地增加旅客人次,但本地商家與服務業者也需進一步提升產品與服務品質,才能最大程度地把“人流”轉變為“金流”;指出服務業者應著力改善待客之道以予人賓至如歸的感覺(關注度佔比26%),各區商家也應結合本地特色開發更具特色的旅遊產品(關注度佔比9%),以適應內地旅客近年來向“深度遊”、“體驗遊”等新興旅遊型態轉變的趨勢。

  中評智庫認為,重啟“一簽多行”政策,已迅速在短期內為香港帶來“旺丁又旺財”的積極變化,大大提振了香港市民對未來經濟前景的信心,並迎合了兩地居民期望日益加深聯繫的“雙向奔赴”訴求。不過,特區政府接下來仍需密切監測“一簽多行”的運行情況,及時並靈活運用各項政策工具處理突發狀況,爭取令“一簽多行”的正向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並盡可能減少該政策可能對社區產生的負外部性,從而讓廣大香港市民都能從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推動兩地之間的交流往來能持續朝互惠互利的方向發展。

 (記者:陳日嘉,分析師:楊力聰,工程師:吳悅檸,研究員:林東陽)
圖3 自兩地恢復通關以來香港社交媒體涉恢復深圳“一簽多行”的討論聲量與關注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今年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4項放寬或便利內地旅客赴港遊措施的關注度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一簽多行”實施以來的單日內地訪港旅客入境人次及與該政策落實前兩周的變化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香港社交媒體較關注的受“一簽多行”影響的主要行業(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7 香港社交媒體對本地消費前景的悲觀預期指數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8 自2017年以來香港社交媒體涉兩地往來討論的各類輿情佔比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9 香港社交媒體對“一簽多行”可能引發的主要負效應的關注度及憂慮情緒指數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10 香港社交媒體對各項針對“一簽多行”實施配套措施的關注度分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