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中評關注:學者析美大選後兩岸關係走向

2024-11-20 00:40:50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榮譽院長王升(中評社 馬一鳴攝)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中評社 馬一鳴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助理記者 馬一鳴)美國大選結果於不久前出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將再次入主白宮,特朗普2.0版本的對台政策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將會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產生何種影響?11月16日,南京大學2024年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南京舉行,與會學者就上述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榮譽院長王升指出,兩岸和平統一進程進入了新的階段,新階段的總體特徵是較量,也就是大陸方面作為促進統一的力量與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作為抗拒統一、阻撓統一的力量,為維護兩岸和平統一前景進行綜合較量。他表示,受中美博弈的大環境和台灣內部的小環境限制,這一維護兩岸和平統一前景的較量有可能是較長時間的,有時還會是十分激烈的。目前,這一較量處於互有攻守的僵持狀態,衹有在中美博弈和台灣內部政局出現有利於兩岸和平統一的重大變化時,這一較量才能有所緩解和結束,和平統一進程才能進入快車道。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認為,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深層影響使中國人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常常相互滲透、難以分割,有時文化認同甚至是政治認同的重要基礎。他強調,在現階段的統獨政治光譜上,統派要大眾化旗幟鮮明地主張“祖國意識”。值此明年乙未之役130周年紀念之際,對於台灣歷史敘事而言,如何將台灣歷史敘事和兩岸土地相連接,以乙未武裝抗日敘事及其史觀鑄牢大一統的“祖國意識”,從而在台灣建構統一是身為當代中國人使命的道德制高點,也就是使統一道德至高化,藉此思想信仰力量來擴大影響,為未來兩岸統一路徑探討與兩岸政治談判扎下厚實的基礎。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趙建民強調,美國大選不但影響美國內政走向,也將對未來全球秩序乃至兩岸關係造成根本性的改變。特朗普的兩岸政策變數多,例如美國常年奉行的戰略模糊政策可能走入歷史,台海風險可能增加。此外,他還指出,對於台灣而言,特朗普主政之下被交易的憂慮揮之不去,可能會讓台灣回歸國際政治現實。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袁征認為,特朗普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基本邏輯彰顯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及商人交易理念。他指出,特朗普政府不會改變“以台制華”的手法,包括不斷掏空“一個中國”政策、加大在台海地區的軍事存在、支持台灣拓展國際空間、將台灣進一步納入到“印太戰略”之中等。

  台灣亞太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鐘琴指出,特朗普著重強調新孤立主義,台灣作為地緣政治戰略中的工具性價值會降低,倘若一旦兩岸真的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衝突,美日韓菲都不具備符合國際法的著力點,屆時最有可能發生的或許還是所謂的經濟制裁,因而大陸必須對此先行做好最大防範並有全盤的布局。她還提到,當前兩個半球化趨勢日益明顯、新舊時代交替,台商老一代逐漸凋零須交棒,大陸或可積極引導這些“台商下一代”的技術路線與投資主體,使其順利接入大陸各地新質生產力領域,成為兩岸共同投入下一世代中國科技與產業的耕耘者。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表示,中美的戰略博弈是長期的,結構性因素要改變也恐怕很難,所以美國不會放棄“以台制華”戰略,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對台政策仍會維持戰略模糊,美台關係基本維持不變。另外,他認為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將以國家“利益優先”為對華關係政策“主軸”。就兩岸關係走向來看,賴清德及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企圖“以外謀獨”,未來幾年台灣地區又將舉行選舉,賴目標為連任會不會在兩岸關係方面鋌而走險,而且美國不乏有政客仍在支持、鼓動賴清德與大陸對抗,為此需高度警覺。

  台灣清華大學兼任副教授趙麟指出,戰後近80年來,美國的亞洲政策一直在滾動調整,以服務於美國不同階段的利益,而當前美國的抗中政策已經走到了盡頭。對於台灣問題,特朗普計較保護費,他的交易型商人性格未嘗不會改變或微調現有接近戰爭邊緣的亞洲政策。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林岡表示,美國涉台政策從屬於對華政策,後者則與美國的全球戰略密切相關。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中美關係將持續緊張,充滿新的不確定性。美國在繼續打台灣牌的同時,也會同時加深島內的焦慮感。因而他認為,兩岸關係在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或許可能出現一些意外的契機。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兼職教授黃智賢提到,台灣人民並不知道“大陸與台灣的關係走向”能夠取決於自己,仍有很大的力量掌控在美國、日本以及台灣重要的政黨身上,她強調,台灣人民須判斷是非對錯,真正表達出台灣的利益訴求。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鄭劍認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更多不是取決於大陸方面是否會改變和平統一政策,而是更取決於民進黨和“台獨”分裂勢力的冒進程度,兩岸合則利,鬥則受害更大。另外,他指出,特朗普在未來四年內激化兩岸矛盾的動力因素是存在的,當特朗普走到自身能力邊界或不得不向外轉移視線的時候,海峽兩岸則需做出正確的抉擇。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趙建民(中評社 馬一鳴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袁征(中評社 馬一鳴攝)
台灣亞太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鐘琴(中評社 馬一鳴攝)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中評社 馬一鳴攝)
台灣清華大學兼任副教授趙麟(中評社 馬一鳴攝)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林岡(中評社 馬一鳴攝)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鄭劍(中評社 馬一鳴攝)
11月16日,南京大學2024年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南京舉行。(中評社 馬一鳴攝)
11月16日,南京大學2024年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南京舉行。(中評社 馬一鳴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