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顧祖華:兩岸和平不能只靠大陸單向的善意

2024-06-23 00:24:31
賴清德的“台獨”挑釁不會停,兩岸對抗將是未來四年內兩岸關係的主要形態。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作者 顧祖華)5月20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正式上任。當天賴清德發表講話,被國台辦批為“台獨自白書”。大陸隨即啟動“聯合利劍—2024A”“圍台”軍演,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新挑戰、新考驗毫不意外地擺在我們面前。

  一、賴清德的焦慮:“台獨”的空間已經不大

  賴清德的520講話,全篇以中國稱呼大陸,並曲解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宣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把“台灣”偷渡為“國名”,確實是一份“台獨宣言”,走上了“法理台獨”之路。然而,賴清德內心非常清楚,歷經陳水扁、蔡英文兩人的兩個八年執政,在“漸進台獨”步步為營的侵蝕下,“台獨建國”看似很近,但從佩絡西訪台開始,台灣失去了所謂的“海峽中線”,所謂的“防空失別區”已無功能,中央山脈以東也不是安全的“後山”,大陸已在台灣所謂的“禁限制水域”執法,大陸已經給“台獨”牢牢地套上了繮繩,“台灣獨立”已經成為“台獨”眼裡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樓。賴清德就是企圖用“新兩國論”化解這種焦慮,為“台獨”開啟一個新的天地。

  一是與大陸爭奪兩岸關係定義權,企圖掙脫“一中框架”。陳水扁上台之初發表“四不一沒有”的保證書,雖然反悔,但最後發出“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哀嘆。蔡英文任上,雖然提出了包含“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四個堅持”,但仍強調依照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屬於一只腳抬起但另一只腳仍在“一中框架”內。賴清德要加快“台獨”步伐,撐大“台獨”空間,就必須突破“一中框架”,掙脫“一中”的束縛。所以,賴清德雖然講了“中華民國憲法”,卻只字不提含有“大陸地區”“台灣地區”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把兩岸描述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稱大陸為中國,稱自家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以此否定大陸“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岸現狀定義,賴氏“兩國論”就此出籠。

  二是拉美國背書,企圖實現國際空間突圍。賴清德當選後,他的520講話就成為兩岸最關注的謎團。賴清德知道,他的講話,衹有得到美國背書,對內才能說服力爭取民意,對外才能贏得美國盟友支持,爭取國際空間。所以,島內媒體、特定人士紛紛放話,美國“疑賴論”未解,在拜登面臨大選、俄烏及以哈衝突激烈的形勢下,美國不希望賴清德在台海生事,在中美“共管”下,美國會為賴清德520講話把關。這其實就是告訴大陸,賴清德講什麼美國人都知道、都同意的,就是用美國人為賴清德背書,意圖讓大陸顧忌到中美關係穩定而吞下賴清德的“台獨自白”。520後,美國也迅速展現出對賴清德的支持,糾集西方國家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宣稱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沒有解決台灣的代表權問題,進一步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

  三是製造兩岸對立,企圖用“台獨”路線化解執政劣勢。賴清德以40%的選票當選,民進黨在民意機關的席位比國民黨少一席,在藍白聯合下,陷入執政困境。賴清德知道這個雙少數特別是民意機關的少數是一個執政硬傷,如何化解這個硬傷,一個是用歉卑爭取支持,但永遠是受制於人,甚至被予取予求。一個是用衝撞的方式,讓對手心生畏懼,乖乖配合。而這種戰鬥的方式都需要一個民粹的理由,一個可以置對手於死地的戰場。“反中抗中”是民進黨屢試不爽的方法,只要高喊捍衛所謂的“台灣主權”,民進黨就在島內站在道德制高點。後面就可以把對手“抹紅”為“中共同路人”,把籃白兩黨說成是“反民主”,“出賣台灣利益”。用兩岸對立來掩蓋民進黨的內心焦慮,民進黨才敢用“青鳥”民粹打擊藍白兩黨。

  二、美國的焦慮:美國已經打不響“台灣牌”

  毋庸置疑,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中國台海兩岸統一最大的影響者。美國一直在台海執行一種模糊政策,以台海“仲裁人”自居,兩岸通吃,享盡好處。這種局面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的私心自用,特別是賴清德在兩岸問題上的近乎攤牌,美國的“台灣牌”正在失效。

  一是美國正在失去“台海現狀”定義權。美國常說“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這句話的前半句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的保證以及對“台獨”的警告,而後半句則對台灣的保證以及對大陸的警告。這句話在不同的時候有不一樣的重點,當美國需要中國的時候,美國用“不支持‘台獨’”來安撫中國,或者在大陸要對“台獨”下重手的時候,美國用“不支持‘台獨’”消減中國的打擊力道。而在大陸實力全面碾壓台灣的今天,美國則用“反對片面改變現狀”來限制大陸對“台獨”的反制,阻止中國的統一進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已成為美國阻止中國統一的代名詞。美國模糊戰略的成功是建立在大陸、台灣都願意用模糊的概念來描述兩岸關係的基礎上的。現在,賴清德比蔡英文更進一步用“兩國論”表達兩岸關係,也讓美國的模糊戰略破功,使美國失去台灣海峽“仲裁者”的角色。在美國成為中國統一的最大障礙的情況下,中國當然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更不會接受美國對“現狀”的定義。

  二是“台灣牌”無助於美國保持對中國的競爭優勢。長期以來,美國從軍事、經濟、科技、貿易等方面都對中國保有優勢。但是,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美國患上了中國要與美國爭奪霸權的妄想症。自從美國把中國定義為“主要競爭對手”,是“如影相隨的威脅”後,美國對中國展開了一系列的貿易戰、科技戰,在中國周邊拉幫結派,組織“亞洲版北約”,沒有料到的是貿易戰沒有打垮中國經濟,卻拉高了美國國內物價、推高了通澎。科技戰不僅沒打垮華為,阻斷中國芯片發展,反而提高了中國的自信心。軍事圍堵,更是讓中國加快了衝出第一島鏈的步伐。在此情況下,“台灣牌”成為美國手中成本最低、最方便、最好用的牌,但是,美國沒有料到的是,“台獨”每鬧一下、美國每推動“台獨”一下,中國反制的手段、力道就進一步,“美台勾連”沒有讓美國取得對中國的競爭優勢,反而不斷消耗美國的信譽、美國的能量。

  三是美國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不會成功。現在,美國又發動盟友插手台海問題。剛剛結束的七國集團會議、美日韓會議等,幾乎美國主導的小圈子都在發表阻止中國統一的論調。這也充分說明,美國打“台灣牌”已經是力不從心,過去一個國務院發言人就能搞定的事,現在要大陣仗地動用外交資源了。另外,美國已經從學界到國務卿都發表了否定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論調,這更是美國信譽破產的象徵。第2758號決議是聯合國大會作出的,它的解釋權當然在聯合國秘書處,美國有什麼解釋權?在“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的問題上,中國有著毋庸置疑的法理和現實基礎,打一場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保衛戰,中國必勝無疑。

  三、大陸的戰略定力,決定台海的未來美國的焦慮、賴清德的焦慮,將是台海最大的“灰犀牛”“黑天鵝”。現在,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手段已經用的差不多了,進一步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可能會導致真的與中國脫鈎斷鏈,逼迫中國走上對抗之路,這也不是美國所樂見的。所以,美國還是會打“台灣牌”,特別是通過武裝台灣,來阻止中國統一,遏制中國發展。而賴清德集團一定會借力美國
打“台灣牌”,用美國的支持推動台灣走向“獨立建國”。對大陸來說,未來面對一個已經撕掉“台獨”面紗的賴清德政權,如何“反獨”促統?如何把美國的“台灣牌”消於無形?面對美台挑釁,大陸必然保持戰略定力,按自己的節奏和部署,走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第一,按照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解決統一問題。大陸要以寵辱不驚的心態看待美台勾連,認清賴清德不可能回頭是岸,他說什麼做什麼已經不重要;認清美國會不斷地打“台灣牌”,更不會支持中國的統一,美國說什麼做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保持經濟發展的好勢頭,研究如何用好軍事上在西太平洋的相對優勢,形成強大的威懾能力和反制能力,不斷創造有利於我的現實態勢,捕捉歷史時刻的到來。

  第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在爭取台灣人民上作更大的努力。現在看,兩岸對等開放晢時是不可能了,兩岸融合發展只能是大陸單方面的開放,而且,兩岸政治對立也會影響開放效果。但大陸不能因噎廢食,從民間交流、基層交流做起,扎扎實實幫助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就業、生活。但是,單方面開放,沒有必要再象當年搞兩岸經貿合作框架協議那樣的所謂“惠台”措施了,經驗要總結、教訓更要吸取。

  第三,進一步提高應對“台獨”突發事件的能力。兩岸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但必然是通過偶然事件實現的。對各類“台獨”分裂行徑,要露頭就打,決不絕不姑息,特別是外部勢力介入,要堅定反制。

  四、台灣人民要自救,把台灣從“台獨”陷阱裡拉出來

  在美國支持下,賴清德的“台獨”挑釁不會停,兩岸對抗將是未來四年內兩岸關係的主要形態。賴清德上台剛一個月,民意支持度就跌破50%,這是台灣人民自救的表現,但這個遠遠不夠,多數台灣人想維持現狀,但這個民意不能成為賴清德搞“台獨”的資本。台海要和平,台灣人民首先要反“台獨”。反“台獨”是兩岸關係的第一塊基石,兩岸和平不能只靠大陸單向的善意,需要兩岸人民共同努力。

  (作者顧祖華,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駐會副會長、中評智庫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