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香港兩岸客研中心主辦渝港台高校青年交流

2024-06-12 01:55:42
渝港台高等院校青年交流團在四川美術學院參訪
四川美術學院校長焦興濤專題講座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記者 鄭漢龍)5月29日至6月1日,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組織港台高等院校師生赴重慶,與協辦機構四川美術學院、台灣聖約翰科技大學、香港恆生大學傳播學院、台灣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共同舉辦渝港台高等院校青年文教交流活動,目的是推動渝港台高等院校青年互動互往、互學互鑒,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長林菁菁擔任渝港台高等院校青年文教交流團團長。活動得到香港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重慶市台辦的大力支持和恊助。香港中聯辦台務部二級巡視員魏敬東、一級調研員潘世傑,以及重慶市台辦二級巡視員陳磊參加了此次活動。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美術學院校長焦興濤在座談會上致辭時,對“渝港台青年文教交流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希望通過此次參訪,未來港台與內地高等院校青年之間的來往,有更廣闊、持續的推進。

  渝港台高等院校青年文教交流團團長林菁菁說,“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同樣,“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首次組織渝港台高校青年深度交流,就是要讓三地高校青年學子和教師零距離、手把手、心貼心地交流互動;大家從初見時的陌生,到分別時的擁抱,盡顯血濃於水、血脈相融,深感兩岸就是一家人。

  座談會上,台灣聖約翰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自古就有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文化胸懷,中華文明歷來讚賞不同文明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強調弘揚中華文化要從校園文明建設做起,並介紹了聖約翰科技大學推動校園文明建設的情況,強調兩岸應積極推動兩岸同胞攜手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同胞心靈契合。

  香港恆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曹虹分享了兩岸三地青年學生交流的感受,以及如何促進三地青年交流的想法。曹虹說,這次兩岸三地青年學生交流的意義非常重大。首先,這是一個促進彼此了解和友誼的機會。兩岸三地的青年學生生活背景和條件不同,透過積極交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經歷和價值觀,消除誤解和偏見,建立起更加緊密的連結。其次,這次交流可以豐富我們的學習和思考。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教育體系和學習環境,透過與不同地區的學生交流,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分享彼此的學習心得和成長心得。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不同地區的同學身上,獲得新的思維方式和觀點,拓寬自己的視野和豐富自己的知識。特別是我們這次非常難得能夠參訪四川美術學院,讓我們的同學獲得全新的感受,讓我們對於內地優良的學習環境有新的認識。

  曹虹認為,在這次交流的基礎上,未來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增進台灣、香港和內地青年交流:首先,可以加強學術和文化交流,三地可以輪流舉辦青年學生的學術研討會,或者舉辦文化節等活動,讓青年學生有機會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學習和創作成果。同時,也可以建立更多的青年交流平台,提供交流機會和資源,讓更多的青年參與其中。其次,可以加強青年創業和創新的交流合作,包括建立創業孵化器、創新中心等平台,為青年學生提供創業和創新的支持和指導。其三,可以考慮從政策和資源投入等方面加強兩岸三地的青年學生交流,鼓勵更多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支持,鼓勵和推動青年交流的開展。同時,可以加強青年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合作,共同推動青年交流的發展。

  香港恆生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張志宇強調:兩岸和平發展,青年交流為先。張志宇說,兩岸關係跌宕起伏,有賴兩岸三地的青年共同承擔開路搭橋的角色,增進彼此的互信,為兩岸的和平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石;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有兩項要素,一是互信,其次是互諒。互信的基礎在於多交流、多溝通,瞭解彼此想法才能去除偏見與誤解。此次渝港台三地高校學生交流,彼此交換意見,正是三地青年學生建立互信的起步,也開啟了未來深度合作的契機。

  張志宇說,兩岸三地的青年學子都生活在大中華歷史文化系統之中,擁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可以透過持續不斷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發揚中華文化。當然,在大的中華文化系統下,兩岸三地還存有不同的區域特性,這一方面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多元樣貌,另方面也促使我們必須透過交流互訪,深入了解彼此的共同性與差異性,截長補短,讓中華文化更加茁壯與豐富多彩。因此,這次三地高校學生交流,對於增進彼此的了解,以及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都極具意義。

  張志宇還說,有了互信之後,彼此之間對於很多事物的誤解自然減少,也比較能夠用同理心去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行為。現代的年輕人可塑性極高,又具有現代化的視野與思維,通過相互的交流與互動,他們對於彼此的理解提高了,包容性自然也增加了。尤其當他們日後在各行各業中擔任重要職務或角色時,一定可以對兩岸的和平發展發揮正面與積極的作用。相信年輕世代一定可以通過積極的交流,以及他們的智慧,為發揚中華文化和兩岸的和平發展,找到一條最好的道路。

  台灣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執行長張永山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釋、儒、道三家的精髓宗旨,沿襲了華夏大地五千年的固有文明。我們從小就依據儒家孔孟學說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去瞭解什麼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進而有孝悌、忠勇、禮義、廉恥的行為準則,故有所謂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的中華泱泱大國之說。閩南語的俗語“樹頭站乎在,毋驚樹尾做風颱”,表示只要樹根紮得深,哪怕外面的狂風暴雨猛烈吹動,均無法動搖根本。這也是描述人生的成長過程中,只要所受的教育養成,能夠紮得深、學得廣,培育得正確有成的智識,則不受外界的引誘、誤導,而走向為國為民的康莊大道。

  張永山表示,能受邀參加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的兩岸三地三校“構建青年文化教育交流,深化心靈融合發展”的青年學子的交流融合活動很有意義,相信此次活動必定會激發三地青年昇華對中華文化的深度看法與理解,在文化心靈契合的相互碰撞下達成豐富的果實。這也是此次活動的最大意義。


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長、交流團團長林菁菁致辭
台灣聖約翰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專題演講
香港恆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曹虹專題演講
香港恆生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張志宇專題演講
台灣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執行長張永山專題演講
四川美術學院美育學院副院長徐靜君發言
左起:唐彥博、林菁菁、曹虹、張永山、張志宇
出席座談會部分師生、團友
參觀台資企業
首次到大陸的台灣同學收穫滿滿
台灣聖約翰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與該校隨團學生
渝港台三地大學生在鄉間圖書館
渝港台三地隨團大學生餐敘
渝、台隨團大學生與香港團友機場揮別,依依不捨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