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香港智庫討論:賴失控 台灣民眾不願意打仗

2024-05-24 00:32:29
由香港全球化中心(CGHK)主辦的主題為“新局勢,新挑戰:賴清德就職後兩岸關係的挑戰”研討會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視頻會議截圖)
香港全球化中心創始人兼主席邱震海(視頻會議截圖)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記者 盧哲)由香港全球化中心(CGHK)主辦的主題為“新局勢,新挑戰:賴清德就職後兩岸關係的挑戰”研討會23日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來自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及美國的專家學者用英文對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者認為,賴清德“5·20”講話相當激進,而賴的個性或許讓美國心存疑慮。與會者強調,台灣民眾不希望戰爭,壓力和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將使兩岸雙方的生活,特別是台灣人民的生活變得非常困難。

  香港全球化中心創始人兼主席邱震海主持了研討會。前台灣“立法委員”雷倩、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分別對賴清德執政與兩岸關係前景發表看法。

  香港全球化中心創始人兼主席邱震海在開場發言中說,賴清德“5·20”講話相當令人失望。“原本人們在期待他在就職演講中會向北京釋放什麼信號,結果相當令人失望。”邱震海表示,賴清德在講話中沒有像蔡英文過去那樣,稱呼中國大陸為“大陸”或“北京”,而是直接提出了所謂“主權獨立”“兩岸互不隸屬”等,在提到台灣時,賴使用了三個定義和名稱(“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這些都是相當激進的。

  邱震海提到,在研討會正在召開的當天,解放軍東部戰區23日宣布當天位台灣海峽,台島北部、南部、東部及金門島、馬祖島、烏丘嶼、東引島周邊,開展聯合演訓。“我們看到過去三天事情正在激化”。但他認為美國對改變台海現狀是反對的。邱震海提出三個關鍵點:第一,202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100周年;第二,俄烏戰爭在歐洲繼續,目前來看俄羅斯仍佔主導地位;第三,美國即將迎來大選,若特朗普當選,“事情會有很大不同”。邱震海認為美國不會對繼續支持烏克蘭有興趣,特朗普也不會對與中國大陸進行的任何戰略競爭有興趣。

  前台灣“立法委員”雷倩博士表示,自己與賴清德在“立法院”曾經一起共事3年,有很多緊密的接觸,也有很多機會可以觀察他。雷倩認為,賴清德本人的個性特質是需要特別小心的。“賴是堅定的‘台獨工作者’,這是他自己說的,他也被稱為‘台獨金孫’。”雷倩以賴清德在台南做市長時的表現為例指出,賴清德是一個非常固執的政治人物。“他在試圖推進一項台南的重大建設項目時不相信制衡,所有支持他的人向他哭訴、乞求都無濟於事。這是他非常固執、經驗豐富的政治人物的本質。”

  雷倩說,雖然賴政府會是少數派政府,“但這絕對不會阻止他”。雷倩認為,賴需要向國際展示,他是一個真正強大的領導人,有能力控制整個台灣。“例如,他將利用經濟關係作為安全措施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非常懷疑,將會出台新的措施,阻止或迫害與大陸有關係的人。幸運的是,我們現在在立法機構有微弱多數。因此,新法案可能不會被通過,但現有法案可能會被延長並得到充分實施。”雷倩表示,美國需要真正進行一些深入的反思,來確定賴是否是一個可控的領導人。

  雷倩認為,賴清德在講話中通過技巧式的表述,提出了“台灣400年歷史”,這是要呈現“新台灣觀念”。雷倩還提到,未來可能出現台灣高淨值個人、國際競爭力強的個人和公司將大量外流,這是台灣日益不穩定局勢的結果。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教授表示,賴清德就職之後,大陸也必須跟進採取某些新的措施。“但我不認為是某種加強軍事恫嚇或核威懾。”朱鋒認為,正在進行的軍演展示中國大陸堅定的決心和信心,而從本質上講,“台獨”是不可能的,美國也越來越擔心賴清德失控。

  朱鋒表示,大陸方面的政策調整是非常積極的,北京應該努力建立積極的、建設性的區域和全球外交,以減少國際舞台上“台獨”展示的空間。朱鋒認為,沒有人想在重新調整台灣政策時冒新的風險。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表示,很多人說華盛頓對賴清德的個性存在疑慮。賴清德是一個非常固執的政治人物,固執的政治人物有時意味著他可能不願合作,或者可能不聽取建議或意見,而美國在有需要控制和處理的事情時,肯定希望提供更多建議或意見。“他們都擔心賴清德。我會說,從就職演說之後,華盛頓可能不會像對待前任領導人那樣對賴政府提供同樣級別的支持。”

  翁履中認為,在賴政府上任後,應該關注台灣的公眾輿論是否發生了變化。“因為過去8年,不僅國家認同或統一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對統一和獨立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很多人想象,當賴政府當選時,台灣將會朝著獨立的方向迅速發展。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台灣人民非常務實。當緊張局勢升級時,許多台灣人實際上更願意維持現狀,而不是追求台灣獨立或另一個方向。”

  翁履中表示,賴清德肯定會加強防務能力,這也因為華盛頓推動台灣這樣做,賴政府肯定會與華盛頓合作。台灣的軍事支出或軍事預算將逐漸增加,逐漸朝著華盛頓建議台灣應該達到GDP比重或更高的目標前進“具體則取決於誰將控制白宮”。翁履中指出,台灣大多數人真的不想看到戰爭。因此,任何政府或任何領導人試圖說服人們去打仗都非常困難。賴政府將不得不面對這一點。“另外,不穩定的國際形勢,就像許多人提到的烏克蘭、俄羅斯之戰,以及以色列,加沙的情況,使整個世界可能無法將台灣放在首要位置。但即使每個人都表示他們將支持台灣,台灣仍應該非常謹慎地分析這些象徵性的支持。”翁履中表示,“因為如果發生任何事情,這個島嶼目前並沒有做好準備,即使國際上象徵性支持非常強大,台灣在現實中仍需意識到,情況可能截然不同。”

  翁履中還談到,很多民進黨支持者相信美國無論如何都會永遠支持民進黨,永遠支持台灣。但現實可能並非如此。“實際情況是,美國需要考慮更大的範圍、更大的結構。是的,美中之間存在競爭的局面。然而,競爭並不意味著戰鬥。美國和中國,或者說北京和華盛頓,都不想打仗,這一點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瞭解。 因此,不,情況不會像民進黨支持者所期望的那樣。 當美國改變他們的政策,當美國採取或者回到一個中國政策,或者強調拒絕支持台灣獨立,這將給賴政府帶來很大壓力,這就是賴政府面臨的挑戰。”

  翁履中表示,雖然並不預見真正的軍事對抗,但壓力和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將使兩岸雙方的生活,特別是台灣人民的生活變得非常困難,“尤其是對那些與大陸有生意往來的人,尤其是那些想要過舒適和平靜生活的人,他們將非常擔憂。”
前台灣“立法委員”雷倩(視頻會議截圖)
來自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及美國的專家學者用英文對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視頻會議截圖)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視頻會議截圖)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視頻會議截圖)
研討會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視頻會議截圖)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