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圖首

中評鏡頭:成都杜甫草堂 馬英九將訪

2024-12-23 00:37:18
杜甫草堂的北門入口。(中評社 張嘉文攝)
杜甫草堂的介紹。(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成都12月23日電(記者 張嘉文)馬英九率領大九學堂20多位學員第三度訪陸,21日從哈爾濱搭機轉往四川成都,開始此次的第二段行程。23日馬英九一行預計前往成都的杜甫草堂博物館,一探“詩聖”杜甫當年在成都定居留下的足跡,之前在哈爾濱雪地中頻頻吟誦唐詩的馬英九,造訪草堂是否會興致大好,再來一首杜甫著名的詩,值得期待。

  特別的是,馬英九一行不僅參觀杜甫草堂,還將在該處的書院舉辦“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座談會,國台辦主任宋濤也會出席,一同探討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中評社記者21日已先到訪杜甫草堂,當天是周六休假日,吸引許多當地或外地遊客前來草堂參觀,還有老師帶著小學生在現場吟誦唐詩,充滿了文藝氣息。該處佔地相當廣大,步行參觀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以上才能逛完。

  該處是唐朝詩人、“詩聖”杜甫當年為躲避安史之亂,帶著家人來到成都,花了1年多的時間在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並在此居住了3年零9個月,後來杜甫一家離開成都,乘舟東下。一年後,西元766年,唐西川節度使崔寧將杜甫茅屋贈與妻任氏,後者將該處改建納入宅邸,之後捐為寺廟。

  據介紹,杜甫在《懷錦水居止二首》中,曾用“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來形容茅屋的位置。杜甫在茅屋居住約4年中,共創作了240餘首詩,包括《草堂即事》、《懷錦水居止二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夜喜雨》等等。唐朝末年,詩人韋莊尋得杜甫草堂遺址,並重建茅屋。此後,杜甫草堂歷經了宋、元、明、清共14次大規模修葺和擴建。

  直至近代,1980年7月7日,杜甫草堂被重新公佈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5月杜甫草堂博物館成立,2006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這是馬英九第3次率團訪陸,此次訪陸行程從18日到26日,21日結束哈爾濱行後,一行人搭機轉往四川成都,除了22 日參訪三星堆遺址外,還將赴杜甫草堂博物館、武侯祠、都江堰水利工程、大熊貓繁殖中心等地參訪,但此次馬在四川的行程僅有23日開放讓媒體跟隨採訪,其他都屬不公開行程。
杜甫草堂整體外觀一隅。(中評社 張嘉文攝)
杜甫的雕像之一。(中評社 張嘉文攝)
杜甫當年的茅屋內部擺飾模擬。(中評社 張嘉文攝)
杜甫當年的茅屋模擬。(中評社 張嘉文攝)
杜甫詩中常提及的唐亭台遺址。(中評社 張嘉文攝)
杜甫草堂周邊有挖出大量的唐代遺址,可印證杜甫當年在此的足跡。(中評社 張嘉文攝)
杜甫草堂一隅。(中評社 張嘉文攝)
杜甫草堂內有一個小湖,景色佳。(中評社 張嘉文攝)
老師帶著學生在吟誦詩歌。(中評社 張嘉文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