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香港政治

中評數據:美鎮壓和平學運 香港輿論怎樣看

2024-05-15 00:13:06
圖1 香港社交媒體涉美國校園反戰示威議題及其他政治議題的關注度變化對比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香港社交媒體各光譜網民涉美國校園反戰示威議題的聲量與關注度分佈對比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5月14日/近期,隨著美國針對以巴衝突的反戰學運不斷升級,哥倫比亞、喬治華盛頓大學等高校的學生和平抗議活動,都在校方的請求下遭到警方暴力清場。至今全美50間高校累計逾2600名示威者被捕。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經過分析香港社交媒體數據後得出結論:香港主流輿論對美方針對學生和平示威採取警察暴力清場的行為持極其負面的觀感,認為美方在香港動亂期間慫恿暴力行為是絕對的栓雙標。

  自去年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大學校園不時發生集會、靜坐等反戰抗議行動,但直至今年4月中下旬,隨著哥倫比亞大學的紮營行動被校方報警清場,逾百名和平示威的學生遭到逮捕,事態才急遽升溫擴大,學運的火苗更蔓延至全美乃至隔岸的歐洲。不過,儘管該議題在美國乃至國際社會產生巨大反響,香港本地輿論場也必然會關注,但是反應並不熱烈。如圖1所示,自此次美國校園反戰示威浪潮延燒以來,香港社交媒體涉該議題的關注度始終在所有政治輿情中保持較低的佔比,觀察期內其平均水平僅為2.19%,並非當下較引人注目的政治議題。

  由圖2可知,香港社交媒體上討論此次美國校園反戰示威浪潮,主流輿論在涉該議題的輿情中囊括了絕大多數的聲量與關注度佔比,黃營雖向來熱衷於炒作此類學生運動議題,但由於美國政界對本次示威的取態不得人心,與其向來追捧的西方的理念發生衝突,被打臉了,難以自圓其說,所以對該議題避之不及。

  從圖3可見,香港主流輿論聚焦討論的並非校園反戰示威本身,而是美國校方請求警方入校對和平示威的學生進行暴力清場的行為、以及美國政界與香港黃絲對待此次學運的取態,尤其是與2019年修例風波的區別,相關討論多次在主流網民間引發關注度峰值。結合圖4可知,屈穎妍(其評論文章獲主頁港人講地刊載)、梁振英等藍營KOL,以及今日正言、時聞香港等藍營自媒體主頁的觀點,是形塑香港輿論場涉本次美國學運輿情的重要力量,其涉該議題的評論在社交媒體皆掀起較高的討論度,在關注度最高的前5個主頁中佔據了4席。雖然,黃營也有像居英港人Goodbye HK, Hello UK、陶傑等KOL企圖以歪理來扭曲抗議學生的訴求、從而合理化美國警方鎮壓和平示威的作法,但此類自相矛盾的說法說服不了香港人,更遑論突破黃營自身同溫層,故在社交媒體產生的影響不大。

  由於主流輿論在涉本次美國學運議題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所以其所聚焦的角度基本決定了該議題的主要討論方向。如圖5所示,香港社交媒體涉美國校園反戰示威輿情中,關注度最高的子議題為事件所暴露的西方民主雙標問題,其次是有關學運的事實性報導。其中,涉西方民主雙標的子議題在整體輿情中囊括了63%的關注度。

  主流輿論嘲諷美國政客在面對發生在自己國家的和平的學運時,就毫不猶豫地投入警力入校進行暴力清場,但當暴力示威發生在香港時卻讚美其為美麗的風景線;還有網民揶揄黃絲在2019年時厲聲斥責乃至阻撓香港警察進入被示威者暴力佔領的大學恢復秩序,但卻對本次美國警方用暴力對待和平示威者的做法噤若寒蟬,其中與佩洛西等美國政客交好的羅冠聰,更遭梁振英等藍營KOL點名奚落,譏諷其過去如此積極地為香港示威者鳴不平,但如今卻為何不為美國的和平抗議學生發聲。

  上述輿論認為,美國政界與香港黃絲對待這兩個議題所展現的迥然不同取態,恰恰反映了其所宣揚的所謂西方民主的虛偽本質——基於自身利益隨意“搬龍門”搞雙重標準,而非真的追求民主、自由、法治等普世價值觀。由圖6可見,這些哂笑、揶揄西方民主雙標的輿情,令該議題自發酵以來就以嘲諷類輿情為主,並貫穿整個觀察期,嘲諷類輿情在整體輿情中的佔比超過6成,在兩個藍營KOL評論文章引發的峰值期間更一度衝至近8成的水平。

  另外,有一個在整體中佔據15.4%關注度的子議題,就是關於中國的角色。儘管部分黃營網民信奉美國政客的污衊攻擊,稱中國政府是策劃、煽動這場學運的幕後黑手,但這類誹謗性說辭並不能使人信服,更遭到香港主流輿論的強烈反彈與駁斥。不少網民針對上述陰謀論作出澄清,要求美國政界正視校園示威的反戰本質,承認自己在以巴衝突中對加沙平民造成的傷害,回應學生要求美國從與以色列相關企業撤資的訴求。

  中評智庫認為,此次美國校園反戰的和平示威浪潮,充分暴露了西方國家所編織的民主謊言根本站不住腳,任何地方的民主都不可能超然地凌駕於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之上。美國更是如此,一旦涉及國家安全,儘管是和平的方式,也必須鎮壓。香港主流輿論已充分認識到西方民主的虛偽本質,看清了美國政界與亂港勢力的偽善嘴臉,也對國安法生效後來之不易的“由亂入治” 會更加珍惜,對愛國者治港下堅守國家安全底線更加理解、更加支持。

  (記者:陳日嘉,分析師:楊力聰,工程師:吳悅檸,研究員:林東陽)
圖3 香港社交媒體各光譜網民涉美國校園反戰示威議題的關注度變化對比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在談論美國校園反戰示威議題上錄得較高關注度的香港社交媒體主頁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香港社交媒體涉美國校園反戰示威輿情的主要子議題關注度分佈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香港社交媒體涉美國校園反戰示威討論中嘲諷類輿情及其他輿情的關注度變化對比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