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美專家梅惠琳:對台戰略清晰對威懾中國沒用

2024-06-08 00:24:27
梅惠琳指解放軍對最壞情形已有計劃,美方對台防衛清晰化威懾不了中國。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美國智庫全國亞洲研究局發佈解讀中國軍事決策報告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中評社華盛頓6月7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指出,美國對台“戰略清晰”對加強對華威懾沒有任何作用,因為解放軍必定假設美軍會試圖干預台海情形。她還對中評社表示,只要中美雙方戰略利益存在矛盾,就存在發生衝突的風險,兩軍溝通儘管有用,但不是萬能藥。

  美國智庫全國亞洲研究局(NBR)6日發佈報告--“解讀中國軍事決策”。這是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越南、印度、台灣的專家對解放軍在本地區活動進行分析研討的報告集結。

  代表美國學者參加這個項目的斯坦福大學弗里曼·史波格利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梅惠琳在會上解讀認為,現在中方在亞太地區爭端中採取的策略不止是要防止對方動武,而且要削弱對方的抵抗意志。

  梅惠琳透露,在做這個報告時,各方專家內部對哪些舉動可以威懾中國,哪些舉動可能刺激中國有爭論。她認為,威懾和刺激也難以嚴格區分,所以美國與盟友和夥伴除了增強軍力、加強連結,輔以更密集的外交活動,加強區域規則,還要努力給予中國再保證。因為如果讓中國覺得亞洲有足夠的空間容納美中兩國,中方是有可能改變其戰略觀和做法的。

  美國全國亞洲研究局顧問、中國問題專家季北慈(Bates Gill)也在會上指出,美國與盟國和夥伴密切合作加強軍事威懾時也需要謹慎,因為這恰恰符合中國偏愛的說法,即美國是麻煩製造者,是“集團思維”的代表,打算遏制中國崛起。他雖不認同這種說法,但承認這意味著美國及其夥伴需要考慮的不僅是對中國進行嚴格的軍事回應,還必須包括與其他夥伴合作,尤其是美國的非條約盟友的夥伴合作,向北京更清楚地顯示共同的關切,不是由華盛頓的霸權主義驅動的。

  這份報告出台時,拜登在接受《時代》專訪時談到是否派兵防台“需要視情況而定”、“不排除動用美軍”、“動用陸、空、海軍有區別”等表態引發新的美國對台防衛“模糊性”與“清晰性”之爭。

  一向不支持對台戰略“清晰化”的梅惠琳在會上表示,她對“戰略清晰”的擔憂是,它對威懾中國大陸沒有任何作用。因為解放軍相信他們必須做最壞情況的計劃,必須假設美國將試圖干預。

  這位亞洲安全問題專家進一步指出,主要問題在於美國是否有能力進行干預?“說你會做些什麼,但實際上並沒有說你能不能做到。我擔心這實際會損害能力。”因為美國不是亞洲的常駐大國,在進入和飛越時要依賴其他國家。如果發生看起來像是美國挑起的衝突,會使美國更難獲得它所需要的通道。

  梅惠琳說,美國在本地區不再處於有力的位置,僅僅是干預的威脅不足以對中國施加警告。如果是二十年前,戰略清晰或許還能產生巨大影響,但現在已看不到這種影響。

  同樣,梅惠琳也不相信經濟狀況會轉移中方注意力之類的說法。她認為,經濟狀況不會對解放軍對台計劃產生影響。她指出,即便中國經濟規模比法國還小時,就已經能夠與美國競爭;即便今後2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0,它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依然能夠對美國構成軍事挑戰。她還認為,相比較於南海形勢,台灣更危險。

  這份報告出台時,中美防長剛在新加坡會面,兩軍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都傳遞了強硬訊息。會後採訪梅惠琳時,中評社記者問:如何解讀雙方恢復兩軍高層交流但又都表現強勢姿態?現在人們可以稍微放心,還是要擔心衝突可能到來?

  梅惠琳表示,有軍事交流總比沒有好,但這並不能防止衝突。因為雙方有利益矛盾--中國希望美國退出亞洲,美國堅持要留下來。只要這種情況存在,雙方就有可能發生衝突。軍事交往有助於雙方相互理解,希望沒有一方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這也會減少無意中發生戰爭的可能性。

  不過,梅惠琳指出,目前人們擔心的衝突,比如中國大陸決定對台動武,那不會是因為誤判導致的,而是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利益決定的。兩軍對話並不能改變這種事實。北京不會改變他們的對台軍事計劃,所以軍事交流絕對不是萬能藥。她稱,對於美方而言,要確保它有正確的軍事姿態,以及時應對台海緊急狀況。北京對此會有理性思考,如果他們做不到,就不會去做。但現在並沒有達成這樣的力量平衡。
美國的兩代中國問題專家梅惠琳和季北慈(右)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電腦版移動版